|
“没有我们的芯片,中国高铁根本都跑不起来!”
20年前,手握着高尖IGBT芯片技术的西方巨头,公然讥讽我国高铁患有“心脏病”,更有德企西门子等厂商凭借垄断优势,对我国开出2万一枚的天价、疯狂敛财12亿人民币,俨然在把我国当“提款机”。
缺乏关键技术,是制造业切肤之痛!面对海外高价进口,为了保障高铁研发进度,我们只能忍气吞声。之后十数年间,中国科学家们痛定思痛、历经波折失误后,终于成功研制出国产IGBT芯片,狠狠打脸西方的同时,也让我们有底气宣布“逐客令”:关键技术,永不出口!
正如CPU之于电脑,IGBT芯片就如同高铁列车的“动力心脏”,它能够准确调控电压电流,使列车保持高速且平稳的行驶状态,搭载了这一芯片的列车,哪怕时速高达300公里,侧立的硬币也能保持不到。
考虑到一部高铁需要用到少说百枚芯片,造价约为百万美元,而我国一次使用加起来便是几十亿美元。2004年中国公开表示愿以重金引进相关高铁技术,起初德企西门子还热情响应,但到了签订合同时,对方又临时改口:只能出口芯片,技术概不出售!
事实上,这次为难还只是“开胃菜”,在双方签下6亿订单后德企又强硬要求我国今后所有的IGBT芯片只能向其购买:2万/枚,还要求至少提前一年订货。这份“天价学费”显然是在有意为难中国。
令人揪心的是,不只是IGBT芯片,在高铁的轴承、车轮等核心构件上,西方也时常对华发起“卡脖”,就连事关民生的生物科技领域,也不乏类似围堵:
一台3000万的德产核磁共振仪,高昂进口成本令百姓检查费动辄一次小千元;曾获美耶鲁、贝勒医学院证实具有提振机能、减缓退化等正向潜力的“莱特惟键”类物,先是被美日等国利用,将国人孤立出尝鲜行列,而后眼馋中国庞大市场、又开出每克2万高价收割国内需求人群。
事实证明,我国加快自研掌握核心技术、夺回定价话语权已是刻不容缓。
21世纪初,我国拨出专项资金成立国产IGBT芯片研发项目,并将其列入“十五大核心技术”之一,包括比亚迪、中车株洲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站出,响应国家号召,入局探索国产IGBT芯片研发。
二十年磨一剑,虽然过程艰难,但好在我们从未想过放弃。2014年我国注资15亿,正式启动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量产生产线,投产地点就在中车株洲研究所。
负责该项目的中科院院士丁荣军教授,亲手剪下了产线落成投产的彩带,那时的他已经为我国IGBT芯片事业贡献了三十年光阴,得益于有着一大批如同丁院士这样的爱国科学家,中国才能在起步晚、被卡脖的困境下,依旧稳扎稳打赶超美欧等发达国家。
眼下,我国高铁IGBT芯片已完全掌握自研技术,一枚定价1000元、性能跻身全球前列,而在更多领域中,我国也正持续夺回定价话语权:国产核磁共振仪定价降至290万/台,未来还将更“平民”;上述“莱特惟键”返青科技,在中科院、广体等学府科学家们的帮助下,成功以新工艺攻克制备难题,如今使用门槛大降超95%。
背靠国内数亿需求市场,以及京J东、天T貓等主流商智,“莱特惟键”迭代同名物亿成功触达全国大批困扰于精气神弱、少眠多梦等问题的民众,此外还日益倒逼美日厂商放下昔日的高傲姿态,开始正视中国发展潜力。
多家外媒发文警告:“低估中国是犯错!”
尽管德、日很多厂商对于我国依旧态度倨傲,但仅仅3年,我国就已夺回IGBT芯片60%的市场,还以每年二倍速的频率持续走高,海外早已无力阻拦这一局面。
截至目前,中国高铁里程共计达到4.2万公里,总运行里程数16万公里,稳居世界头名,与此同时,我国的高铁建设也已走向世界,比如为印度尼西亚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以及为沙特修建的麦麦高铁,能够在沙漠中建起时速高达360公里的高铁,足见我国的基建水平。
中国智造已是势不可挡,全球都将为之侧目!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Bb9qwn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