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学子报考内地高校趋势逐年“升温”。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港澳与内地之间经贸、教育、文化等交流愈加密切,香港学子赴内地升学意愿加强。
根据中国教育交流(香港)中心统计,2022年香港学生赴内地升学总报名人数为10778人,其中通过“文凭试招生”的报名人数为3993人,比去年增加14%,港澳台侨联合招收香港学生报名人数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为4135人。
图片仅供参考,已获视觉中国授权
但在报考人数飙升的同时,港生内地升学就业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我曾经也是一名香港学子,在准备内地教育升学时经历了较多挑战与困难。所以,当我选择创业时,我决定为这个充满‘痛点’的行业做点实事,改善港生发展,帮助港澳人才发展,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广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香港英才书院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祥盛说道。
用教育的手段,去改变教育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正式出台,这座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雏形渐显、经济活力蓬勃,不断涌现发展利好,鼓励着许多港澳地区的有志青年投入大湾区建设,其中就包括放弃高起薪工作、转而投身青年创业浪潮的曾祥盛。
在初期思考创业方向时,曾祥盛团队发现,港生内地升学领域大有进步发展空间。“尽管有专业教育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招生讯息,但对于港生内地升学就业来说,这仅仅是笼统信息,却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教育体制与方针存在差异,不少港澳家长并不了解内地高校升学政策,也不擅长结合学生专长和高校特色来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升学规划。
图片仅供参考,已获视觉中国授权
“比如说,港生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地大学?不同内地高校各自有什么港澳人才发展优势?在内地读完大学后,港生如何发挥长处,把握内地优质就业机会?很多港生都是不清楚的。”
而「信息茧」的存在,引发不少港澳家长盲目跟风,从众报考热门专业的“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家庭最后面临一个“很后悔的选择”。
“用教育的手段,去改变教育。”思及自身角色定位及大湾区教育发展前景,曾祥盛决定从教育科技领域切入创业,与几位来自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及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共同成立英才盛世教育,从而为大湾区做出一些贡献。
据其介绍,英才盛世打造“全链条教育咨询服务”模式,即先通过互联网触及需求用户,让更多港澳家长了解内地升学具体咨询,再通过线上知识付费渠道,为家长及学生解答内地升学、生活就业等问题,最后组织港澳学子线下考察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内地知名高校,以及部分银行、央国企等单位的就业环境。
曾祥盛(左一)介绍英才盛世
“随着香港恢复通关,我们也第一时间组织线下活动,例如升学交流团、内地体验团等,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未来自己可能会选择的地方。”
结合考察交流所见所闻,曾祥盛团队不断摸索有益于香港学子升学就业的最新方向。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创、教育、金融、法律等领域有明显融合发展机遇优势,未来可能会成为港澳学子“大展宏图”的行业领域。
延展置业服务,让港人更了解南沙
“四年前决定创业后,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地方,但广深传统热门创业区域非常卷,对于初创团队来说并不算非常友好,而南沙这片星辰大海,可以让我慢慢寻找人生定位。”
与许多选择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创业的90后青年们有所不同的是,曾祥盛避开了“内卷”的繁华地段,转而通过逆向思维,选址南沙创汇谷开启创业之路。
南沙实景,图片已获视觉中国授权
“当时很多人不选择南沙,是因为它知名度不高、离市中心比较远,但对我来说,这正是有利于我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无论是港澳青年创业政策,还是创业团队成本优势,都比较符合我们初创团队的发展状态。”
初来南沙创汇谷,曾祥盛团队便获得“创汇谷”免租三年的创业优惠,加之南沙区府给予的生活补贴以及创业帮助,都为这个港澳创业团队带来实在利好。
如果说,在南沙创业初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有一次,在团区委和区青联的引荐下,曾祥盛作为一个落地还不到半年的港澳青创企业的代表,获得一次参与国务院侨办在南沙调研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会的机会,并在现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获得南沙区府肯定及鼓励的同时,当地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也深深打动了曾祥盛团队。“创业就业和居住生活是分不开的。一个宜居的地方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创业。比起人口密度极高的香港来说,南沙整体居住环境更旷然舒适。”
南沙天后宫-滨海公园,图片已获视觉中国授权
在南沙生活期间,曾祥盛团队敏锐地发掘出「服务港人置业南沙」的商业先机,推出全新港人置业服务平台「粤湾居」。
“不少在内地长大的港人已经习惯内地生活模式,不愿意迁回香港生活,于是他们更倾向于在内地寻找一个更接近原本生活环境、更多置业政策利好的地方。”
在他看来,相比番禺传统港人社区,南沙地广景美,生活空间辽阔,也有很多专门为港澳人士推出的服务窗口和政策红利,更有利于规划发展不同特色的港人社区。
“以往我们看到香港人在内地买房,主要是用于投资,例如买房收租。那么随着大湾区发展越来越协同融合,在内地买房的香港人更多是为了自住,把事业、教育、生活重心放在内地,这类型的港人社区是一种新的现象,未来也会变成主流。”
在曾祥盛看来,从教育过渡置业,为港人内地生活延展多元服务,不仅满足港人真实需求,也是帮助港人与区府建立友好联系,帮助更多港人了解真实的南沙。
曾祥盛团队联动南沙开发商举办港人专场活动
“对大部分港人来说,置业南沙仍有些陌生感,所以我们不会选择硬销这类令人反感的措施,而是联动信誉度较高的央国企开发商,定期组织‘一日游’的看房团,去考察南沙居住环境、热门地段的优质项目、未来生活模式等等内核因素,让港人置业南沙变成自然而然的选择;同时也会联系当地银行,由专业人士来开展港人置业等专业讲座,增强港人置业信心。”
今年正好是南沙自贸区成立八周年,曾祥盛也将迎来在南沙创业的四周年。展望这片挥洒“奋斗汗水”的热土,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港澳有志青年来到南沙,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实现“青年梦”。
为热爱去付出,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如今距离创业已过去四年,曾祥盛团队经历过挫折、困难与失败,也获得过机会、惊喜与成功。这名不到三十岁的香港青年,在创业中逐渐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奋斗意义。
“作为创业者,我既学习融入大湾区,我也愿意去教人家融入大湾区,发挥示范或枢纽的作用。在完成个人人生目标之外,我也能让更多青年也能拥有新的人生目标。”
曾祥盛认为,既然香港是一个枢纽性地区,那么香港青年也应该成为大湾区的枢纽性群体,取彼长补其短、促进两地融合发展。
在穗创业期间,他曾担任第十三届广州市青年联合会港澳特邀委员、澳门港澳台发展研究协会交流顾问、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南沙分中心主任等职位。
种种荣誉加身,他却笑称自己的心态更为从容淡然。“投入创业以来,很多人都说我的性格或者脾气改变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因为创业不是封闭的,需要不断接触各行各业的人才,也需要参加很多课程学习增值,对我产生很多影响。”
“尤其是这三年疫情反复、两地通关受到限制,给所有创业者都造成一定打击。但是我觉得,创业者要从打击、挫折里看到机遇,从困难中摸索出解决方法。如果说,企业没有困难的话,这才是我们企业真正的困难。”
创业至今,他坚信着团队的心态和能力是企业续存的根本。“首先企业是人在控制的,企业的困难也会落在每个人身上,所以我觉得企业团队的心态很重要;其次我们要有解决困难的能力,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逃避。”
曾祥盛团队组织港澳青年南沙体验活动
“信心,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年轻人没有了信心,那么再高薪的工作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
“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觉得‘太卷’然后‘躺平’,是因为他们正处在自身不愿意或者不舒适的环境,从而抗拒‘被内卷’,觉得躺平更舒服。”
“但实际上‘躺平’也是另一种不舒服,未来可能会面临人才淘汰的风险。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花更多时间,去寻找对自己有发展优势的行业,然后投入去卷、主动去卷。”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三”是一个代表圆满、周全、完整的数字:三九、三伏、三秋等等,都寓意着一轮节点的结束、一项规律的重启。
而即将迈入三十而立之年的曾祥盛,也对正值毕业季的青年人给出了“三年论”的思考:
“十年太长,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但人生可以有很多个‘三年’,如果年轻人能以‘三年’作为划分点,给自己计划‘三年制’的计划,这样起码人生的路会走得更清晰、更有条理。”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jLVJj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