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由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市教育学会主办,滨江区教育局、滨江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2023年杭州市教科研学术节暨杭州都市圈城市科研论坛在杭州市春晖小学华彩启幕。
国家督学、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青峰,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副局长周芸佳等领导以及杭州都市圈八个城市代表莅临现场指导,近400位相关学校代表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另有4000余人次在线上观看直播。
国家督学、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以《科研作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开幕式上做主旨报告,他对进一步认识教科研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教科研的内涵、进一步推进教科研的转型进行了专业指导。他强调教科研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重大课题,积极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以高质量的教科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对杭州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表示充分肯定,对杭州都市圈城市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愿景。他指出科研是一种抱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希望杭州都市圈以杭州市为中心,共谋共为,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青峰指出杭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改革和保障力度,提升教育的发展效能和发展动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优质教育需求。本次论坛是推进杭州都市圈城市教育合作的重要的平台和抓手,是加强都市圈城市联动、分享教育经验、促进教育共富、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杭州都市圈教科研工作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的节拍,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学校成长服务。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围绕三个关键词对本次论坛意义进行解读。关键词一:责任,杭州市作为浙江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样本,有责任将美好教育、共同富裕的建设经验共享给更多的区域。关键词二:抱团,杭州市都市圈各个城市加强合作,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三:发展,杭州市都市圈各个城市共谋发展,协同提高区域教育水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滨江区教育局周芸佳副局长致欢迎词,滨江区高新企业聚集,人才荟萃,滨江教育以崭新的姿态奋力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杭州市教科院的指导和支持下,滨江区教科研工作立足打造学术高地,助力科研机制、科研能力不断地走向新的发展和新的高度。她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为教科研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让科研大有作为,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今天论坛的重要主题。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杭州都市圈八个城市代表围绕“如何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定位地方教科院所的作为以及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科研作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圆桌论坛的各区域代表各抒己见,见解独到,引发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思考:科研要有作为,就需要科研机构与中小学形成教科研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双方努力做有合作高度,深度,宽度和力度的研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研引领。要让教科研成为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教科研大有作为,才能“让教科研真正发生”。教室就是教师行动研究最好的实验室,倡导“可见的学习”,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才会有教育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各城市的科研人通过行动共进、价值共识,凝聚起加快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科研作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为圆桌论坛作了点评,他强调,教科研是一线教师看教育的眼光,也是一种琢磨教育的思维方式。杭州都市圈城市教科研实现大力作为,需要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敢于作为,研而不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真正变革,让有高度、有深度、有参与的教科研现场真实发生。
教科研工作是推动区域教育创新,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引擎和抓手。在区域科研、学校科研、教师科研三个分论坛上,杭州都市圈八个城市代表从具体实践入手,从区域、学校、教师三方视角,分享典型做法。
教育科研是激活教育热情、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区域专家代表共话区域改革典型经验。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谢卿分享了区域科研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尝试和思考;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叶青以寻根、力行、赋能为主线,剖析了优质教育的资源探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科研部俞英以绍兴市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项目教研策略为例,介绍了通过课题研究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桐乡市教研科研室主任王华分享了从区域合力、科研助力、技术支持三方面整合区域资源,让“五育并举”在桐乡落地生根;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吴海燕介绍了从“经验”到“实证”,优化研究过程的管理策略,推动县域教育科研质量整体提升;龙游县教研室副主任王芳把教科研工作中的“展晒式微格管理机制”比喻成搅动区域教师教科研团队成长的“鲶鱼”,生成新的成长活力,助推科研团队快速成长;黄山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研室主任程嗣武搭建了“1+N”的教科研组织结构;广德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教研室主任陈忠良针对“教”“研”共生效应不强的问题深入分析,推进教研重心下移,探索评价体系。
高质量科研是助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密码,杭州都市圈八大城市代表在学校科研论坛分会场上进行交流发言,共同探讨学校层面的科研作为。
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田冰冰分享了科研强校战略引领下的火箭军科研新模式;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邹渭灿从研究起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三大维度出发指出“本真”的科研是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嵊州市逸夫小学校长马东贤介绍了校本研修视域下学校教科研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海盐县万禄幼儿园园长姚群利分享了学校“三型”教师科研生长力的研修新路径;湖州市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袁恩忠介绍学校用科研的思维做好学校顶层设计;衢州市柯城区白沙小学书记、校长毛伟建分享了“六个一”高质科研的行动新路径为抓手,有序推进教科研工作落地的举措;鸟亭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千红分享了学校以顶层设计强化任务驱动、以精准分层激活层段动力、以抱团研修形成群体合力、以成长评价探寻幸福导向的成功经验;宣城市第四小学民生校区执行校长陈文化介绍了立足校情兴科研的成功做法。
本次杭州都市圈城市科研论坛,是“杭州都市圈”““山海协作”“双城记”区域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实践,论坛围绕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为核心,展示了杭州都市圈城市教育科研的行动路径与经验,为推进杭州都市圈城市教育现代化、教育共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推动杭州都市圈教育一体化深度融合,助力区域教育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擎画新蓝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R1m2rT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