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以一种可感知的方式来记住即将过去的2022年,你会怎么做?
对建筑师、设计师而言,“时间”是具象的。他们往往能借由双手、材料和物件,将“时间”无限拉长,成为一条绵长而流动的线。在时间座标上穿行,承载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又在长久的沉默伫立之后,被赋予新的文化美学和社会价值。
在辞旧迎新的一月刊,DECO以“时间”为话题,采访了在怀旧与当下中思考前行的建筑设计团队“如恩设计”和在长城脚下600年前废弃的古堡旁修建民宿的设计师“nsaaa”。希望借由他们的视角,给予时间与美更加丰富的解读,也给你的新年一些别样的灵感与力量。
#如恩设计
如恩个展“反思型怀旧”的展览海报。
中文里的“时间”、“空间”都包含一个共同的字——“间”。在建筑设计的语境下,“间”常常被用来形容中间地带,通常由两个对比鲜明的空间环境构成,譬如内部与外部、公共与私人。
“间”正是如恩在实践中通常更感兴趣的部分,“虽然很难用具体的例子进行定义或解释,时间在科学和哲学领域也始终是探索之谜,但不能否认,时间始终与空间解读息息相关。”在设计中,想象时间的可能性,在时间和空间两者之间形成二元对立与共生的模糊地带,找寻其重叠或融合的条件,总是令人着迷。
如恩个展“反思型怀旧”于2022年10月14日在德国柏林知名建筑机构Aedes建筑论坛(Aedes Architecture Forum)拉开帷幕。
在今年于德国柏林落幕的个展,如恩用多年理论研究和建筑实践展现了他们对于建筑及设计思考的不断演变。如恩从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提出的“反思型怀旧”(Reflective Nostalgia)概念中发现了与历史记忆相遇的方向——怀抱现代性的矛盾,多维探索想象中的过去与未来。
早在初创之际,如恩就对“怀旧”的概念深深着迷。新与旧间的距离,也正是如恩试图找寻的“间”。
在“反思型怀旧”主题下,展览展出的项目有着相似的设计策略——材料对比、构造分异、并置组合和新旧嫁接。
“对我们而言,时间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人们对于时间的抽象解读,它与运动、流动以及记忆有关。”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也曾经陷入了“拥抱先进现代技术”还是“回归历史主义怀旧”的两难窘境中。因为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几乎所有人都想要求“新”,说服人们相信“旧”的价值异常艰难。
“反思型怀旧”展览现场
他们坚持“反思型怀旧”并不是线性或单一的,而是在不断探索多维且丰富的集体记忆。一方面,设计师必须思考“设计在时间中的运用”,提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设计方案。同时,将收集的历史碎片重新组合,编织历史留存之物的同时使其整体化。
“怀旧”不只是时间倒退式地还原历史,而是需要对处理历史遗产、集体记忆、居无定所与城市更新等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如恩将这座位于上海南外滩老码头、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建筑改造成富有码头工业历史底蕴的精品酒店。
早年如恩在水舍中将原有的钢结构全部漆成黑色,留存的墙壁保持原样,新添的墙壁则以白色涂料饰面。当面对历史建筑时,这样做并非为了重现往昔或是定格历史,而是使想象中的过去与当下之间发生对话。这样一来,对历史的主观性新解读也会随着它们的共存而出现。
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
艺术家戈登·马塔-克拉克形容自己的作品为“在不建造空间的情况下创造空间”。这些项目回应了层层剥离的考古方法,如同外科手术一般缜密精细 ——既有对原建筑的“删除”,也有“添加”。
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
如恩的很多项目都在现有的主体和构架上“移植”了新的表层。这种修复方式在“设计共和”项目中尤为明显:原有建筑的破败被层层剥离,露出历史的痕迹。空间通过“侵蚀”和“擦除”,不断精细化地调节,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解读。改造中添加的玻璃与钢制构件,与“旧”形成对比,体现出新旧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恩受邀对朗园Station内的一处旧织造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为创立于1911年的北京老字号糕点品牌老鼎丰设计总部办公室及概念旗舰店。图为改造后的咖啡厅。
尽管项目规模不一,如恩透过“怀旧”的视角探寻到每段历史的不同解读,并从中发掘别出心裁的设计手法。
一以贯之的砖墙结构连接并构成了旧建筑群中的主仓库、三栋附属建筑和一座庭院。对于改造项目,如恩系统性地研究了旧建筑中应当被保留与修复的部分,新旧并置时,相互融合又独具一格。
在刚刚落成的重铸项目中,如恩用浇筑的混凝土与旧砖墙的结构交织,为老鼎丰这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以及珍贵的文化遗产的老字号,创造了新的总部办公室及概念旗舰店。
在曾经繁荣的工业区中,如恩为了维持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同时试图选用简单的材料来铸造出一个不加多余的装饰的纯粹空间。
原砖砌外墙雕塑了浇筑于其内的混凝土结构,而内部大小不一的开口与留白的间质空间构成咖啡厅和多功能空间。混凝土时不时“渗出”至建筑外立面上,或填补了旧砖墙的空缺,或勾勒了开口。
为了赋予它特殊的质感,在浇筑的混凝土固化成型后,工匠使用凿锤细致雕琢打磨,塑造出更为柔和的质感。新旧材料并置时,相互融合又独具一格。
浇铸混凝土作为“重铸”的材料是有意为之,混凝土穿梭于砖墙结构中的“雕塑作品”之间,新与旧的间质接了过去,与旧的对比,也象征了这家老字号的过去及未来。
多年来,“反思型怀旧”对如恩来说是一盏引路灯,对空间中的时间性的思考引导着他们关注并仔细揣摩平凡角落中的细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过去的记忆,并在其见证下将光照进当下并延续至未来。在他们的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与旧、光滑与肌理、精致与原始之间的精妙平衡。
正如通信被互联网扁平化一样,如恩认为城市的未来空间将更少关于个性与权威,而更多关于真实的人及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社会环境。时间性使空间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力量,能够融合诗意的审美哲学,让建筑空间与日常生活、公众产生更紧密的连接与深层的共鸣。这样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回应时代的发展、随时准备积极地拥抱变化。
#nsaaa
从城墙上看向“慢院”的景象。
山高水远岁月柔长,鹞子峪古堡中深藏着一处古韵悠然的慢院民宿。它浑然天成的历史感和原始感塑造出“有骨”的空间,曲折、婉转的动线关系流露着温度、纯度和深度,让居者在“从前慢,现在亦可慢”的闲寂中触摸往昔记忆。
怀柔二道关口的鹞子峪因有猛禽鹞鹰栖息而得名,作为北京长城脚下的“迷你”古堡,鹞子峪古堡始建于明代,是六百年前的烽火前线。山高水远岁月柔长,今天的鹞子峪古堡中深藏着一处“慢院”。
•
•
设计师:汪剑柃
nsaaa(叙事空间)成立于2019年,从事的设计项目包括建筑、景观、室内、家具、VI等。他们聚焦有机、有生命的建筑体,致力于打破建筑与室内,与景观的界限,尝试以最真实的方式,用光线、材料去营造空间,使其成为表达情感的场所。nsaaa.net
•
•
主创团队nsaaa建筑事务所以简约质朴的建筑语言让过去与当下在慢院中叠合共生,以悠然意远的空间关系重塑时间的节奏。漫步于慢院,令人不禁回味起木心小诗《从前慢》中的岁月静好,也向往着一种“从前慢,现在亦可慢”的闲适心境。
受限于南向场地的面积,南北独立建筑通过“桥”的具象构建了有效的连接,图为站在loft的桥上看内院的景象。
“传统”和“当代”是一组具有延续性且不断相互定义的概念。nsaaa认为建筑一旦建成便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融入到周遭环境中。他们从乡土建筑语言中汲取灵感,无缝融入简约风格,使慢院秉承了古堡院落向心而筑的基本形制,也以抽象几何化的元素重构着现代主义空间理想。
悬浮的桥连接着庭院南北两侧的“厢房”,也是可纵览鹞子峪四季变幻的观景点。
依据基地形态推演而成的三段式平面布局将起居室、露台、中庭、客房等功能编织进垂直生长的有机体中,并以内向聚合的策略赋予空间闹中取静的风雅诗意。
nsaaa表示,原基地环境中的裹挟感使他们萌生一种让院落“站”出来的冲动,进而形成内向生长的设计策略。但慢院并非遗世独立,nsaaa通过远借鹞子峪之景,近借残垣断壁之美,形成高低错落的视线关系,并以此连接古堡的过去与当下。
从二楼平台看向南侧套房
近借邻居家院墙之景,以丰富庭院景观的层次和视线。
当居者绕过影壁、穿越曲折通道直抵慢院内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连接南北向建筑的“桥”,其轻盈的护栏与厚重的 L形桥体犹如中国画中的疏体与密体,相互映衬、交融一体,兼具气韵与力量。置身于桥上,居者可纵观千古浩瀚、星霜屡变,在斗转星移的天地间中回味悠长。
所有室内空间面向庭院,鼓励居者于此互动、聚集和分享。
“慢”始于nsaaa对项目的一句自嘲式玩笑话,“因寻不到技艺精湛的水刷石匠人不得不让工期慢下来”。
覆盖慢院内外的水刷石工艺看似简单,却需要匠人一平方一平方地涂抹上墙并用水冲洗,而今天擅长这种传统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导致慢院墙面工程持续了三个月。漫长的工期赋予慢院独具一格的性格,也改变了nsaaa的设计态度,即以“慢设计”升华轻居生活的深度和纯度。
站到平台上看桥和南边二层的套房
慢院的水刷石工艺以手作之美赋予石材更细腻、更有温度的层次感,延续、再生了古堡的花岗岩砌筑质感。
南侧二楼套房室内摒弃了更加工业化的断桥铝系统,而是采用了现场工人制作的方钢龙骨加竹木板作为围护结构的系统,同时将可开启的功能看作是“门”的延伸。
与水刷石自带的人文历史感截然不同,裸露的混凝土界面彰显出一种原始力量感,它是建筑的结构,是空间分割的构件,更是激发身体与环境产生共鸣的媒介。nsaaa解释道:“我们有意识地对拆去模板后的混凝土墙进行筛选,挑出那些肌理丰富的墙体展露出来,旨在调动居者的触觉、嗅觉和听觉。”
真实地展露材料的质地是慢院对场地自然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是nsaaa“慢设计”中对手工感建筑真实性的执着。他们坚持材料最本真的一面,因为岁月的痕迹会自然而然地流入到建筑设计中,赋予空间以时间性。
看完本期关于“时间”的专题(上),你喜欢哪一组设计师对时间的观点和诠释?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改造项目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新刊预览|你是怎样走进2023的?和DECO一起在设计里感知时间
“酒庄建筑”悄悄兴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Plp00q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