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电量0%都能赢?这支车队有点东西!

[复制链接]

7

主题

8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9-3 0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30日,一场旷世决战在大雨里的伦敦拉开帷幕。FE电动方程式第九赛季,把悬念留到了最后一刻。
作为本赛季FE比赛的最后一站,正赛第一回合结束后,远景车队和捷豹车队同积268分,并列车队榜第一。这种情况,在FE开赛9年以来从来没出现过。
大雨让赛道的视线受阻严重,轮胎的抓地力也变差了。面对巨大压力的远景车手卡西迪,必须集中120%的精力去战斗,何况当时在卡西迪身后发车的正是在这个赛季跟他有多次正面交锋的新西兰老乡——捷豹车手埃文斯。
更关键的是,在两周前的罗马站里,埃文斯还刚刚“碾压”了卡西迪。
在如此高速、高压、高强度的对抗之下,任何闪失都会直接断送车队整个赛季的努力,让夺冠瞬间化成泡影。
好在最后,卡西迪顶住了压力,用近乎完美的操作,把第一的位置从起点保持到了终点。
在卡西迪成功冲线的那一刻,远景车队后台团队全体陷入欢呼和沸腾之中。而卡西迪却哽咽了,在车里通过无线电,泣不成声地感谢着后台团队的努力。
对于捷豹、保时捷、玛莎拉蒂、迈凯伦……这些在赛车领域赫赫有名的老牌劲旅,作为一支非厂商、独立车队的远景车队,居然能够在本赛季的十六站比赛中九次登上了领奖台,并斩获四个分站冠军。
最终,远景车队以304分的总积分绝杀捷豹车队位列榜首,获得了第九赛季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的冠军。
这不仅是赛事进化到第三代赛车(GEN3)后的第一个冠军,也让远景车队成为了继梅赛德斯EQ车队后、第二支单赛季获得超过300积分的车队,也是这个赛事定级为世界级锦标赛以来,首支夺得年度总冠军的独立车队。
作为一个非厂商、独立车队,他们的成功之路显然困难更多、挑战更多。为了赢得这一刻,他们也已经奋斗了整整9年的时间。
说起FE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有些陌生。那就不得不提到FE电动方程式的创始人了:他26岁就成了西班牙首相的助手,28岁就进入了欧洲议会,然后激流勇退。
在2011年3月的某一天,这位大佬和国际汽联主席、以及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三个人在巴黎聚餐。正是这顿晚餐,让FE“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
觥筹交错间,他们聊到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人突然提议:不如我们做个电动车版本的F1吧!
三个人在一番激烈讨论之后一拍即合,在2012年携手成立了FE电动方程式赛事。
如今的FE,从2014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首站开赛以来,已经走过了9个赛季。依托于国际汽联,FE自诞生起就带着光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动单座赛车系列赛,可以在五大洲各个著名的城市临时搭起的城市中心赛道上“合法飚车”。
01. FE,民用电动车市场风向标
在第一个赛季上,因为当时电池电量比较小,一辆赛车是不支持跑完比赛全程的。
比赛过程中,车手需要把车开进维修站,下车再跳进一辆满电的赛车继续比赛。
不过随着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从第二代赛车开始,翻倍的电池电量就已经足够让一台赛车跑完全程了。
而到了最新一个赛季亮相的第三代赛车,在技术上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除了最高时速的提升、零百加速的缩短,还配了双电机,输出功率350kW,但是电池的可使用容量却只剩下38.5度。
更小容量的电池,让车身自身减轻了100多公斤的重量。
虽然轻量化在赛车上非常重要,但更小的容量也就意味着,这一代的赛车对动能回收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第三代赛车技术革新中的一个亮点。
FE赛车在电池续航、快充、热管理、安全性上的这种持续优化,让赛车在比赛场上可以有更出色的发挥。
而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其实也是民用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进行的突破挑战。
据说到了下一赛季,FE还会采用600kW进站超级快充。前段时间我们刚提的小鹏G6也是全系搭载超快充,除了小鹏之外,极氪、理想、岚图、智己等等品牌也都对外公布了相关的快充计划。
某种程度上,FE正是电动汽车民用市场的风向标,代表的就是当前电动汽车市场最新技术的趋势和发展。
02.一场数据与算法的对决
那么,FE和F1有什么不同呢?
FE和F1一样,都带着“方程式”这三个字,但差异却不小。
首先,F1赛车上都有超大马力的发动机,但FE赛车必须全部用电。
在标准一致上,FE更是做到了极致。除了车身、底盘、轮胎外,FE的“动力心脏”电池,也是规定统一供应商提供的。
抹平了硬件上的差异,不能大手笔“氪金”了,那FE到底比的是什么?
简单来说,除了车手个人的能力,FE比的是车队基于海量数据而定的精准的比赛策略,比的对能量精耕细作的管理。
更准确地说,赛的不是“马力”,而是“算力”。
目前为止,FE已经在29个城市比过赛了,今年的第九赛季,又新增了4个全新的城市赛道。而冠军车队远景,在4个全新赛道都登上了领奖台!
众所周知,FE都是在城市赛道中进行比拼。因此在每一站比赛开赛之前,各车队的车手是不能提前实地练习的。
这样一来,赛前的模拟就变得很重要了,尤其是碰到那种以前没有经验的全新赛道!
我特意找到远景车队了解了下,不能实地练习、赛道又不熟悉怎么办?
他们说,除了数字版赛道外,他们还会制作一个非常接近真实赛车的“数字孪生体”。
说白了,就是搭建一个赛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数字化的底盘、轮胎、电池管理模型,以及最复杂的数动力总成模型。
这四个模型组合到一起,放进模拟器里面,就是一辆可用于训练的虚拟赛车了。
这个模型不仅座椅、方向盘和真实赛车一模一样,还可以通过内置电机模拟赛车加速、制动时的重力变化,以及安全带的拉力和风声。
就连弯道上一个小凸起,都会转移到悬挂模型里,从而影响轮胎模型的反应。
不仅远景车队的车手要做很多赛前模拟,远景甚至还给模拟器配了一位专门的测试车手,来增加模拟器的运行时间,让模拟工程师们可以通过更多数据来让模型接近实际,给性能工程师和赛事工程师提供赛车改进建议。
离谱的是,就连这个根本不用上赛场的测试车手,都是拿过很多冠军、上过很多次领奖台的人……
总之,工程师们的目标就是做出最先进、最精确的模型,尽量让这四个模型都达到99.9999%的精确度。
但只用数字版的赛道和车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比赛当天,赛道会受温度、湿度、风向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轮胎抓地力、续航、功率、电耗,这些都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国际顶级赛事中,细节往往直接决定了成败。
所以车队必须利用赛道分析系统,输入大量的数据,进行赛前模拟,确保模拟结果也是99.9999%的精确,这可非常关键。
这个模拟结果的重要性,看看今年保时捷在摩纳哥站的比赛就知道了。
他们的软件在第一场练习赛就出了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无法和模拟数据做高度对比,更无法对赛车模拟的参数设定进行调整。最终因为一场失利,影响了保时捷在整个赛季的成绩。
为什么影响这么大?这就要聊到比赛当天两场不算积分的练习赛了。
练习赛的时候,车手会在赛道上跑几圈,看看车队在赛道上的真实数据和赛前模拟数据是否高度吻合,如果相差不大,那赛车的参数设定只要微调,甚至不需要调整。
但如果赛车真实数据与模拟数据相差很大,这就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的策略、能量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可以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而保时捷车队在这么关键的练习赛里出了问题,直接导致这个车手最后落后当场的冠军车手远景的卡西迪20分,更让保时捷车队接下来在这个赛季都处在非常被动的形势里。
这就是 FE 数字孪生的主要原理和巨大的作用。谁家的数据模型做得最接近真实赛场,谁就能在比赛里获得最大的先发优势。
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决定在FE里表现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说,早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战火就已经烧到各个车队的电脑里了。
03.精准的能量管理策略
FE跟F1在赛制上还有非常不同的一点是,FE除非车因为事故出现损坏,否则一般是不会进站的。可以理解为,它是一口气跑到底的。
但并不代表它就能在赛道上无脑猛冲。
FE赛事里经常会出现非常戏剧性的一幕——本来排第一位置的车,快要到终点要冲刺了,但车却没电了加不起速来,在最后这个紧急关头只能无奈被后车“唰唰”地反超。
FE电动方程式,比的就是对赛车电能的把控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精准地做到车冲线的那一刻,正好把车上所有电用完。
理论上来说,只要像“写代码”一样规划好路线,车手像执行程序一样根据耳机里的提示音操纵赛车,就能跑出和模拟器上一样完美的成绩。
但这可是竞技体育,舒舒服服地完赛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会通过超车、卡位等各种战术,尽可能打乱其他人的节奏。
比如摩纳哥站不仅很窄,弯还多,这地方难开到F1的世界冠军都说“在这里比赛就像在家里的客厅开直升飞机”,难度可见一斑。
但即使是这样,在这赛季FE摩纳哥的比赛中,车手们还是完成了多达116次超车。
更难的是,每一次攻弯、超车、对抗,都要消耗额外的电量。因此一套合格的能量管理系统,会利用电脑时刻重新估算到终点前的剩余电量到底还有多少。
如果计算电量不足的话,就会提示动能回收。估算的电量如果出现偏差,后果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说,FE实际上是每个车队后台团队在用数据“一决高下”。
就拿波特兰站来说,远景车手卡西迪领跑进入最后一圈的最后一个弯前,他的屏幕剩余电量已经显示0.00%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卡西迪要在终点前扑街了。
但他们没想到,卡西迪竟然在最后一个弯利用动能回收把电量拉回来了一点。正是这点被回收的电量,支撑卡西迪最终冲线夺冠,一切都在车队的精密计算中。
在比赛的过程里,他会不断跟车队后台进行加密无线电沟通,时刻知道领先还是落后?什么时候进入攻击模式?什么时候超车还是卡位?电量剩余情况怎么样?下一步的战术到底采用哪种策略?
敢卡着电量极限去跑赛,也说明远景车队的幕后团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非常自信。
而在整个赛季里,不管是抓地力比较弱的混凝土赛道柏林站、在赛道气温异常高的海得拉巴站,还是在地势落差大的摩纳哥站,远景车队都上演了教科书级别的能量管理技能。
因此,想要在FE比赛里夺冠,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实力强悍的车手,更需要精准的模拟和优异的算法。
就像车队拥有者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所说的:“电动方程式的竞赛,已经从马力的竞技走向了算法的角逐。”
04. 强悍的赛道数据与算法从何而来?
实际上,远景车队作为一家非厂商车队,在赛道数据模拟与算法的“底子”可谓相当厚实。
了解能源行业的朋友可能知道,远景旗下有以风电、储能、绿氢为主营业务的远景能源;有给奔驰、宝马这些头部车企客户供电池的科技公司远景动力;还有拥有领先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远景智能。
这些,都是为了深度布局碳中和领域而铺开的。
和赛车中的“算力为王”一样,新能源的世界中,远景同样在通过“软件控制硬件”一决高下。
就比如风力发电,完全要“看天吃饭”:当天风力几级?东南风还是西北风?气温高低?湿度高低?这些都会影响发电量的多少。
所以远景研发了一套系统,结合全球最权威的气象数据,可以对沙漠、山地、平原、海上各种场景下每个小网格中的气象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让不同规格的智能风力发电机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去实时控制风机朝向和叶片攻角,最大程度地去提高发电量。
电池领域也是类似,给全球九十多万辆电动汽车提供过电池系统的远景动力,积累了这么些年,不断优化在电化学体系、智能制造、BMS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模型,才打造出了让奔驰、宝马这些头部品牌相中的产品。
一句话总结就是:精准的传感、丰富的数据积累、超牛的算法系统,这些都是远景在新能源领域“大杀四方”的秘籍,也成为了车队夺冠的“不二法门”。
05. 写在最后
前面说了这么多远景夺冠的秘籍,但其实夺冠之路也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不造车的远景走上这条路,身边一直充斥着质疑。

在罗马站双回合赛里,远景的一台赛车就被迫卷入了多车事故里,而且撞得非常严重,技师检查完苦笑说,这车只有配重块和安全带是好的了。
缝缝补补是不可能了,整个团队只好聚在一起连夜重造一台。
好在最后,这台凝聚了全团队心血的“新车”为团队拿下了不少积分,帮助团队重回积分榜榜首。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赛车比赛就失去了“灵魂”。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这台连夜新造的车,不就是竞技体育精神最好的体现吗?
电动方程式赛车,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奔着可持续发展去的。正是因为FE更安静、更低碳的比赛环境,才让赛车比赛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大城市的核心区域,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关注。
在带来速度与激情的同时,又能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
FE是一个体育竞技场,更是一个先进技术试验场。在这里,汇聚了电动汽车领域最顶级的玩家们,他们以各种身份,共同推动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等各项技术的共同进步。
至于未来的FE会发展成什么样?也许赛制会有技术调整,甚至“方程式”里的电池规格不会再像现在一样统一。而真正放开那天,或许会成为主机厂和电池巨头们强强联手的那天。
而我,很庆幸在有生之年经历一次这样的大变革——这场能源技术革命,和近百年来引导生产力发展的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一模一样。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kLjqLT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