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渔乡茶舍
在江南典型的乡村山水环境中,通过对体量的消解、对材料的再思考,对施工的深度介入,让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亲密关系。
杭州渔乡茶舍
01
传统与现代、厚重与轻盈、消解与挺拔,似乎是几对相互对立且矛盾的词汇,却在同一个建筑中呈现。
杭州渔乡茶舍
02
渔乡茶舍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建德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杭州渔乡茶舍
03
建德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投资打造一个江南秘境主题景区,渔乡茶舍属于其中最先启动的公共建筑,承载着接待和休闲的功能要求。
杭州渔乡茶舍
04
“渔乡茶舍”这个名字,顾名思义,便是在有山有水、烟雨朦胧的渔村水乡中,营造一个喝茶的地方。
杭州渔乡茶舍
05
场地位于富春江、兰江、新安江三江交汇处,江面开阔;拥三江,观乌龙山,望双塔,山水相映。
杭州渔乡茶舍
06
周边散落分布着一些小村庄,建筑的典型特征是青砖白墙,给人质朴清新的感觉。
杭州渔乡茶舍
07
民居形制无论是平面、立面还是室内外装饰,都明显地与皖南、赣北的住宅近似。
杭州渔乡茶舍
08
基地位于一个山坳,直面江水,风景界面最大化和体量融于环境是设计之初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杭州渔乡茶舍
09
方案没有追求一个焦点式的视觉形象,而是以消解体量的片层形式呈现,并且以巧妙的动线设计将游山观山的情趣引入了建筑的室内空间。
杭州渔乡茶舍
10
设计利用地形高差,将茶舍与接待两个功能,分为主次两栋贴合地形延展的退台建筑,逐层叠退,不仅视觉上弱化建筑体量,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一线江景的露台场所。
杭州渔乡茶舍
11
主楼实际为三层,为保证更好的景观视野,将整个建筑体量由高向低逐层下挂。
杭州渔乡茶舍
12
顶层地面标高与后山平齐,与村落相接,底层通过两层毛石垒砌的灰空间与滨水道路相连,有效减少行人对使用空间的干扰。
杭州渔乡茶舍
13
河边的杉树与坡上的樟树,分别作为入口提示,坡下围绕杉树做了圆形的院子,入口处通过片墙延伸,将空间蔓延至周边,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
杭州渔乡茶舍
14
这样“双入口”的设计也是建筑师在业主功能不能明确的情况下,保证未来使用灵活性的一种应对策略。
杭州渔乡茶舍
15
沿着毛石砌筑护坡拾阶而上,建筑体量隐藏在山坳中,沿江面展现的是数层宽阔的观景平台,来访者在深远的挑檐下几经转折,视线在江面与临山楼梯间转换,空间时而开阔时而幽狭。
杭州渔乡茶舍
16
渔乡茶舍从形式创作的手法上来看,它始终是简洁的,简洁到只剩板、柱、剪力墙等作为建筑的必要要素,但从技术细节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复杂的,实现了设备、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杭州渔乡茶舍
17
通过对地形的借用,渔乡茶舍依偎在富春江畔的山坳中,薄而深远的挑板与粗粝厚重的混凝土产生的“薄”与“厚”的对比,在光影的调和下,已频频打动亲临现场的人们。
杭州渔乡茶舍
版权声明
© 本号对其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访问者可将本号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将本号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请提出申请。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如本号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望作者及相关权利者见谅,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s7RI1v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