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0

8149液态金属•惠普的“白鼠实验”?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5 17: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22年已然过去的当下,一台原厂配备“液态金属”导热介质的笔记本,早已经完全不是新鲜事了。
但是,众所周知,液态金属是有一定风险的导热介质。大部分使用了液态金属导热的笔记本厂商,都会提前告知消费者这一事实。但惠普却反其道而行之:HP不动声色地进行了数次液态金属的实验,而参与实验的用户却被蒙在鼓里。
作为HP笔记本的用户,本篇文章我将分析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次不为人知的“白鼠实验”。
8149是惠普在笔记本产品上所使用的新型导热介质,据惠普宣称,其性能接近“液态金属”。
导热介质的意义,在于填充散热器与芯片间的缝隙。而传统的“液态金属”介质,其主要成分为镓、锡、铟的合金,具备很高的导热效率。此外,通过调整各物质的比例,可以改变液态金属的熔点。
根据惠普的说法,8149含有镓离子化合物,因此导热能力接近纯的液金。又同时避免了液金所具有的流动性与导热性的缺点。因此,惠普称8149为“液金硅脂”。
惠普表示,暗影精灵8PLUS高能版首次使用了8149。听上去似乎非常美妙:8149既避开了液金的缺陷,也发扬了液金材料的导热长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8149”的事实从外观上看,8149具有与液金非常相似的金属光泽。由于组分中含有液金,8149的性质也和液金非常相似。
液态金属的主要成分——镓,会渗透入铝的晶格中,形成镓铝合金。虽然所有金属间都有渗透现象,但由于液态的镓与铝之间具有很大的接触面,镓的渗透速度非常之快。
被镓腐蚀的铝罐
渗透形成的铝镓合金会显著变脆,并且镓会阻止铝产生致密的氧化膜。失去了氧化铝保护的铝 会直接和空气中的水产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氢气。至此,铝材制成的散热模组已基本宣告报废。

而散热模组中的另一重要元素——铜,则同样会受到镓渗透的影响。铜镓合金虽然不会像铝那样同水汽发生灾难性的反应,但同样会在散热器上留下不可逆的疤痕。
被液金腐蚀的铜底。图自网络
正是因为液金对铜、铝材料的强烈渗透作用,使用液金才具有如此高的风险。各大厂家纷纷为散热器进行镀镍,以避免镓与散热器主体发生渗透。

惠普在CPU一侧使用了8149液金硅脂,因此同样将CPU散热器的铜底进行了镀镍。而另一侧使用普通硅脂的显卡散热器,就未经镀镍处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8149含有镓离子化合物,同样能与铜、铝发生渗透作用的事实。
左侧为使用普通硅脂的显卡散热,右侧为使用8149的CPU散热
而在8149的流动性上,我认为这是惠普的文字游戏:8149并非完全不具备流动性,而仅是室温时基本不具备流动性。
首先,在使用8149作为导热介质的暗影精灵8PLUS“高能版”上,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垫高机身,性能下降”的情况。这被认为是8149在高温下部分转为液态、发生流动,引起核心散热不均的证据。
其次,基于我所拥有机器的拆机实例显示,原厂预涂的8149并没有均匀铺开,核心上的“液金硅脂”明显向一侧倾斜分布。
拆机实例显示,8149呈现出一侧多、一侧少的现象
并且,我核对了散热器底座上的8149,也呈现了同样的情况。表明8149的分布确实不均匀。
同样靠右分布
为了保证可靠性,液态金属的涂抹多为高度精确的机器流水线或专业工具所完成,出厂状态下不应发生如此严重的不匀。

综上,我认为这是8149至少在电脑运作所产生的高温下具备流动性的证据。

惠普的“小白鼠实验”最令我气愤的一点在于,惠普并没有说出实话。8149液金硅脂的第一次应用,绝非是在暗影精灵8PLUS“高能版”之上。相反的是,至少有一部分暗影精灵7,原厂就使用了8149液金硅脂,但用户对此毫不知情。
2021年8月,我在惠普OMEN的京东自营旗舰店自费购入了一台暗影精灵7,配置为R9-5900HX/RTX3070。
惠普没有在商品页面的任何位置注明“该产品使用了8149液金硅脂”或其它类似的表述。同时,惠普官方提供的拆机视频也显示,暗影精灵7原厂使用的是普通硅脂,而非“8149液金硅脂”。
2022年2月,在我为这台设备进行清灰、更换硅脂的过程中,我方才发现我的设备使用了一种近似于液金的导热介质。起初,我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当我发现涂有“液金”的散热器铜底进行了镀镍之后,我确信该导热介质必然含有“液金”的成分。因为普通暗影精灵7的铜底均不镀镍。
使用了8149(下)与使用普通硅脂(上)的散热模组对比。图片来自笔记本吧。
镀镍表明惠普刻意为部分使用“8149液金”的机型改进了工序,乃至模具。惠普显然清楚8149的危险性,但惠普没有设计任何阻止“液金”侧漏的防护措施,连最基本的阻挡都没有。甚至在我拆机之时,这些“液金”已经发生了部分外溢。
当时,在对“8149液金硅脂”这一物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于保险起见,我清理了全部的“液金”并更换为普通硅脂。
此后,我联系了一名拥有同款配置、同样机型,甚至购买时间也几乎一致的暗影精灵7用户,得到的答复如下:
核对电池日期后,我惊讶地发现:虽然是同一时段出厂的机型,配置与型号也完全相同,但我的设备使用了“液金”,而其他用户的设备则完全没有。
同一配置、同一机型、同一时段出厂、同一时段购入,所使用的导热介质却截然不同。
随后,我选择了联系惠普的官方客服。面对我所附上的拆机图片,得到的答复却依然是:暗影精灵7使用的均是硅脂,并非“液金硅脂”。
惠普客服的答复
事到如今,一切已经很明了了:惠普在没有告知用户,甚至亦不承认使用了“液金硅脂”的情况下,将导热介质替换为高温下可能会垂流的“8149液金硅脂”,并且没有设置任何防漏保护措施。
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暗影精灵7用户就这样成为了“小白鼠”。而在暗影精灵8PLUS高能版上,8149导致性能释放异常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幸运的是,在我的设备上,8149“液金硅脂”在已发生侧漏的情况下被我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如果发现稍晚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还有多少暗影精灵7用户对此毫不知情,甚至浑然不觉?原厂不设置任何保护措施是惠普的设计缺陷,由此引发的性能下降、液金泄露乃至烧毁问题又由谁来承担?当售后拆开散热模组、发现8149液金泄漏后,是否会归咎于消费者的人为因素?
就我目前的体验情况而言,我可以说暗影精灵7是一款设计优秀的游戏本。然而,作为这一优秀机型的用户,我也非常希望惠普能够直面问题。常言道:“解决一个问题的前提,是承认你有一个问题。”希望惠普能就8149“液金硅脂”一事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尽快提供解决方案。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QOeTax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