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由此可见,“科技”加“改革”双轮驱动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乡村振兴的两大重要抓手。
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势必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科技持续创新与优化支撑。一是基础环节的良田良种。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关键还在科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需要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也需要土壤改良修复与维护技术支撑。种业振兴,尤其是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更需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持续科技研发与保障。
二是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到采收,需要科技的全过程全链条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为粮食安全等战略安全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全过程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将助推解决条块层面的各自为战等问题,解决单体单环节效率高、整体效率不高等问题,从而以技术集成集群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技术支撑,将更有效地发挥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一二三产联动与融合发展中,促进技术融合进步,也技术进步保障食物生产与供给效率。
四是大食物观内在要求大农业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本身就是大农业观的体现,既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传统范畴,也包括现代海洋牧场、植物工厂以及现代高科技食物制造技术等范畴。大食物观本身就是体现了后福特主义的技术路线特征,加上我国地理地形多样性带来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五是我国小农户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与制度特征,对农业技术也提出了既不同于大规模农业,也不简单同于东亚小农户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是中国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相匹配的基本命题。这种匹配性又客观要求科技要和改革双轮驱动,才能有效发挥出协同效应。
改革有两条基本线:一是经营体制上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二是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即从要素初始配置、激活、优化、利用、价值实现等环节,要发挥共同富裕的目标性导向作用,有效处理好农民和集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有机结合好“统”与“分”的两层体制比较优势,以组织化、合作化和集体经济为纽带,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优探索提供良好制度与体制条件。适度规模的重要性在于,既为农业科技提供了研发尺度的客观要求,也为农业科技有效发挥技术动能提供必要的土地核心要素尺度空间。换言之,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有效匹配,方可发挥出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为县域新竞争开辟了一条新赛道。一方面,县域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关键在于借助现代农业技术等落地应用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整合、激活各类要素,作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县域要进一步深耕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作用,建立以农业促发展的政策议程框架,并按现代农业要求和农村现代化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双轮驱动的农业强国建设,应成为县域率先探路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ISNQpx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