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下午17时05分,印度月船三号成功发射,如今已进入大椭圆环地轨道,倘若对轨道数据作进一步了解,我们会发现月船三号近地点的位置颇为引人关注。美国太空军18SDS的数据揭示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月船三号的轨道并未与最初的计划相符。相较之下,它所处的轨道近地点比起预期的170公里x36500公里轨道低了约32公里,远地点也下降了约194公里。
原本印度设想月船三号会先进入21.3º的170×36500公里的大椭圆环地轨道,绕行地球五周,同时在轨道近地点进行五次变轨机动,以最终将远地点抬升至约38万公里的高度,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然而,目前的情况显然远非如此顺遂,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差。这让人不禁担心,月船三号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
然而,月球轨道并非印度目前所要担心的首要问题,更为紧迫的是月船三号在未来是否能够安全地再次进入大气层。由于近地点仅为138公里,这引发了对再入大气层安全性的担忧。值得一提的是,卡门线位于100公里的高度,如果在第二轮绕行中发生超过30公里的轨道漂移,很有可能导致它直接坠落。当然,虽然半长轴与预期相差129公里,但或许仍在LVM3-M4运载火箭的允许范围内,尽管偏离程度相当大。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火箭是印度的载人火箭,未来或将迎来一段挑战激烈的历程。
然而,在航天领域,印度早已在二流国家中脱颖而出,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日本。除此之外,他们还积累了月船一号和月船二号的宝贵经验,甚至成功将MOM探测器发射至火星轨道。因此,月船三号进入月球轨道或许并不会面临过多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轨道的倾角仍然精确无误,余下的挑战在于提升轨道高度。
然而,提升轨道高度意味着燃料的更多消耗。关于月船三号的燃料冗余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如果其情况与日本的白兔-R M1相似,那么前景可能不容乐观。值得铭记的是,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五次升轨之外,月船三号还必须在月球轨道中进行五次近月制动,这将耗时一个多月。与此同时,中美航天通常只需要进行两次变轨,而考虑到LVM3-M4火箭的运载能力有限,月船三号所携带的燃料量也不会太多,这使得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时至8月23日到24日,月船三号已进入100×30公里的着陆准备轨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受限于测控和燃料等因素,此时无论成败,月船三号只有一次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着陆地点位于月球南极,难度堪比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进行停车入位,只有一次刹车机会。成败之局已成,决策之时,一场孤注一掷的博弈即将上演。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月船三号与月船二号相似,没有搭载变推发动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月船三号已将月船二号所搭载的8台50N姿态控制火箭和5台800N制动发动机,替换为4台变推力发动机。尽管推力较小,仅为800N,但其引入了更强的灵活性。与之相对,我国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采用了1台7500N的变推发动机。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月船三号的发射重量约为3.9吨,超过我国嫦娥三号的3.78吨以及嫦娥四号的3.64吨。在其中,月船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的总重量达到了1752千克。然而,根据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的资料,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与巡视器仅重1340千克。这意味着印度的月船三号更为庞大。尽管月船三号所搭载的四台变推发动机总推力不及我们的一
半,仅为一半,再加上测控由美国负责,仅有一次登陆机会,可见印度面临的成功难度之高。当然,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探索目标,我们仍然殷切期待着印度的成功,这条星际之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总的来说,印度月船三号的发射与进入轨道虽然遭遇一些意外,但印度在航天领域的积累和实力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月船三号有望克服眼下的困境,顺利进入月球轨道。而在接下来的着陆准备阶段,面对巨大的挑战,月船三号团队必将全力以赴,为成功而努力。
回顾历程,印度航天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凭借着月船一号、月船二号,甚至成功将MOM探测器送上火星轨道,展现了不俗的实力。然而,这次月船三号的任务对其而言,无疑是又一次巨大的考验,一个考验不仅仅关乎技术,更关乎决策的英明与勇气。
所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章航天史的精彩揭晓。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印度都将为航天事业树立一个标杆,为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梦想作出不懈的努力。而这,将是跨越国界、超越时空的共同进步,为人类科技的辉煌腾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f10ppU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