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可谓家乐福失意之年,在华重要阵地北京恐已不保,关店速度进入倒计时……截至目前,北京仅有的两家门店四元桥店和双井店,已是货架空空,难逃倒闭命运。目前,大量黄牛“寄居”在店门外,通过1折回收购物卡。有消费者愤怒道“如此廉价,宁可留作纪念”。
是否闭店?
门店工作人员间接承认
据媒体探访,家乐福双井店超市外围的购物开咨询处在未正常营业签就围满了前来退卡或相关使用问题的人,据消费者反馈,如今想要在家乐福买100元的商品,仅可以花购物卡中的20元,剩下的80元需要再用现金或手机支付;此外,需要先提供姓名及手机号,完成家乐福会员的实名认证,然后在10个工作日后到收银台处查询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每张购物卡可以消费500元,当月有效。在双井店购物时发现甚至没有了收银员。商场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双井店欠发员工工资,已经几乎没有员工在服务了。
而另一家四元桥门店货架上的商品散落,冷冻区内各式各样的速冻食品填满了冰柜。一位附件消费者表示,每周都回来这里购物生活用品,果蔬类和生鲜类是经常光顾的区域,如今为了彻底花完购物卡中的余额,选购了一袋售价99.99元的300g虾仁,在小区旁的小超市,同样的价钱可以买三袋虾仁。而之前这位消费者坚定地认为家乐福不会倒闭,在看到店员整理货架时,她还怀抱着家乐福“东山再起”的希望。可当得知天通苑店倒闭后,“彻底死心了”,于是她又来到双井店,买了几个碗、一把茶壶、几块电池,凑钱清卡。
据了解,家乐福双井店是2004年开业,已有19年,今年三月重装再次营业,是作为家乐福在北京的首家融合改造店从原来的1.5万平方米缩减至6000平方米,相应的,店内SKU也从原来的2.5万个精简为1.2万个。店内增设了预制菜专区和商品试吃区。
四元桥店则开业于2015年,这几年也经过苏宁改造,变成了该区域最大最全的电器城,商超位置仅留在第三层。
对于北京最后两家家乐福是否会停业,家乐福双井店的工作人员说:“等东西全卖完就关门。”但四元桥店的收银员则表示还未接到通知。当一位美团骑手匆忙地赶到家乐福四元桥店时,他被站在唯一开放的收银渠道的工作人员告知,“已经没货了,送不了了。”骑手一脸茫然,他和手机屏幕后的消费者,显然都不知道家乐福变成了如此景象。
据了解,家乐福在北京有18家分店,分别是
1、中关村广场店
2、大钟寺广场店
3、定慧桥店
4、北三环的国展店
5、双井店
6、健翔桥店
7、白石桥店
8、马连道店
9、慈云寺店
10、马家堡店
11、天通苑店
12、姚家园店
13、方庄店
14、望京店
15、良乡店
16、石景山鲁谷店
17、广渠门店
18、通州店,如今均已成为过去。
战场所剩无几
家乐福全国版图终成历史
据相关统计数据,家乐福自2018年起,在中国市场已经累计关闭超过80家门店,相继退出了成都、福州、济南、杭州、南昌、杭州等市场。如今退出的步伐依然在加速……
退出郑州
去年11月15日,位于郑州金水区国贸360的家乐福花园路店已于11月15日停止营业,而这也是在郑州最后一家店。据了解家乐福深耕河南市场16年,开店共6家,而郑州北环门店是郑州第一家大型商超,曾创造了单店年销售规模超2亿元的业绩。
退出沈阳
在今年6月,家乐福沈阳北站店关闭,意味着家乐福彻底推出了沈阳市场,开业于1997年,是家乐福在该地的第一家店,也是当时沈阳最早引入的国际大型连锁超市品牌,不少沈阳本地商业从业人员纷纷考察学习。27年时间,家乐福在沈阳开了14家门店。
退出广州
截至目前广州仅剩下新市店,不过因为拖欠租金一事,也传出撤场的消息。虽在营业但已经搬得七七八八。而这家店,2005年开业至今,已经陪伴街坊们18年了。2002年,家乐福进驻万国广场,开出了广州的第一家门店。23年时间终因租金问题广州门店全部关闭。
退出昆明
截止目前,家乐福在昆明主城共开设10家门店,但从今年2月世纪金源店被要求撤店后,家乐福门店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陆续倒下。白云路店、正大店、龙泉店、万彩城店等门店,已陆续发布停业公告。其中部分门店停业,是因为拖欠场地租金、空调费及物业费等,被房东解除合约、封店或要求撤离。并且,正大店、万彩城店、龙泉店、云纺店闭店后,还将进行资产变卖。
退出深圳
6月,随着新洲门店贴出一纸公告“愿君安好 别处再见”,曾经的超市顶流、“零售之王”,立足深圳27年之久的老牌超市家乐福,从此成为深圳人的回忆。家乐福在深圳开店共8家均超15年的老店,甚至近30年。
退出天津
7月,天津唯一存活的家乐福河东店也正是宣布闭店,这意味家乐福天津市场彻底退出,同时,购物卡的规则也产生了变化,购物100元只能使用20元的购物卡。自1997年进入天津,共开分5家,最长的一家门店是白堤路家乐福1997年在天津开业,2022年9月20日闭店,说长又不短的25年。
……
这些大型商超,大部分都是经营时间超10年以上的老品牌,是不少人从小逛到大的。而现在,这些商超的痕迹正被一点点抹去,难免勾起许多人的伤感。因为那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印记,也是很多人昔日的生活记忆。
市场的残酷竞争,家乐福在全国的版图势必会随着减少,能否夺回失去的恐非易事。
倒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曾经的中国零售之王
家乐福,1959年创立于法国,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在中国,曾被称为“中国零售之王”的家乐福,也有过辉煌的时刻。
自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家乐福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大卖场后,其规模迅速扩大。
到了2004年,家乐福中国内地门店达到57家,超过沃尔玛,成为门店规模最多的外资超市。其后发展更为迅速。
到200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就已突破了100家。
到2010年,家乐福迎来高光时刻,门店数达到了249家,使其一度被外界誉为中国零售界的“黄埔军校”。
然而好景不长,坐上外资零售头把交椅的家乐福,却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使之与供应商间矛盾激化(2010年康师傅断货家乐福)、核心人才离职(家乐福中国COO张其喆离职),以及不合时宜的扩张,为此后埋下了败退的种子。
20年前的家乐福,最受地方政府欢迎的外资企业之一,无论在哪个城市开店都能享受到诸多特权,最好的位置,最低的租金。但如今,除了法国和拉丁美洲,家乐福几乎在其他地区的业务都陷入了困境。与其说顾客抛弃了家乐福,不如说家乐福根本没有认真去经营中国用户,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视中国对手。
不可否认,传统大卖场的消亡,确实让人惋惜。毕竟,这些存在十几二十年的大卖场,曾经见证一个片区的商业变迁,推动当地零售业的发展,同时,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那些每逢过年,一家人大卖场置办年货的那种愉快氛围,那些推着小车淘货的鲜活气息,越来越难得。如今在电商、社区团购……各种购物方式的充斥下,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像家乐福这样的“平民超市”了吗?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qXU1GK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