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好,我是foxtergettysburg,不过这个名称只是账号名而已,一般都不会用的。
我真正的名字是Martin,如果有事要向我咨询的话,可以用“Up主”或这个名字来称呼。
既然在B站创建了一个发展空间,那么很自然地也就需要向前来浏览或观看视频的大家介绍一下一些相关事情。我将其分为以下部分:
1 - 拍视频及做一个UP主的原因和之后的发展计划
2 - 介绍我个人目前正在运作的平台空间
自我介绍 Ⅱ - 介绍一下我自2019年到2023年目前(07.20)为止的旅游
1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常驻”于B站这里——开始来B站是2017~2018年左右,当时是来看动画,然后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最近两年左右(大概是2022年前吧,B站对番剧进行各种操作前就已经很少在B站看新番了,都是过来看以前的搞笑番,以及各位人才们在新番里发的弹幕)。这是我与B站之间的关系的起源。
而我拍视频的原因则纯粹是为了记录,还有兴趣。
关于拍视频的起源,我不太记得源头是哪时了,因为我主要的创作方向一直都是图像而非视频,所以仍留有清晰记忆的也只能上溯至2019.07.27的肇庆羚羊峡古栈道与紫云谷之旅——当时是在渡江客轮的甲板上,用Canon EOS 600D拍摄的,这是我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一次。
不过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拍视频并不感兴趣,除了对这方面没有认识(包括意识、技术等)外,更主要的是一直以来都以图像摄影为唯一发展项目(这里不涉及其它方面,仅限于摄影方面),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是最大的,特别是后期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前期的摄影技术也一直在改进),这就使得图像摄影需要占用最多的资源*。
*:换言之就是不可能对相机视频进行后期。因为视频后期需要抽调包括时间、存储等在内的主要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已经被分配至各种个人创作中且日渐不足,所以这就导致了“视频”这个项目一直都是束之高阁。
过了数月后,2019年的“十一”清远阳山之旅中,在离开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时首次用手机拍了视频。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然而自那之后(2019~2021),拍视频依旧不是主要项目,都是断断续续地用相机或手机拍一下,但在个人意识、想法等方面都开始了基础构建且逐渐完善。
接着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拍视频”这个项目终于加入到发展计划之中,并顺利地一跃成为了必要的工作——而这一切的突然改变,则是源于2022年的两次旅游:
07.09~07.11的台山下川岛之旅和09.28~10.01的清远“三连”之旅。
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源于前者。因为当时在个人创作方面,很多的理念与意识已经基本成熟了,对一些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兴致浓厚,加上有证实可行的先例,所以整个环境都特别有利于开创新项目。而07.10那天用手机拍摄的日出视频(即在我空间“置顶视频”处的“台山下川岛牛口公园日出”)不仅是上述条件的实质性产物,且从效果来看,其质量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因此让我有了充足的信心和动力去进行发展。
后者则是加速推动了刚起步的发展,而且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及支持下实现的——
首先,我个人对粤北地区有着一种很特殊的情结*,所以只要是来这边旅游都有过想拍摄视频的想法;其次,在2021~2022年对未来的个人发展计划的研究中,早已多多少少地认为单靠图像摄影是存在缺陷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大型旅游更是需要一些比图像摄影更有实质感的记录。所以,当到达目的地后,我采取了个人早期摄影的方法来尝试正式地拍手机视频——先不管技术,想拍就拍。而这种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地·景》系列视频,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一点源于我的个人摄影创作,以及我的一些兴趣爱好。
在摄影创作方面,我是专门进行二次元化后期(来龙去脉太长,有兴趣的可以去我POCO的二次元化作品空间那里看看,我专门写了介绍文章),对乡村风光有较为浓厚的偏好——例如建筑与植物、线条与光影等等。而粤北地区由于是广东省内人文原生态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因此对我而言是十分吸引的。
在兴趣爱好方面,则是地质地层景观的吸引力——因为粤北地区目前仍然保存有大面积的地质地层景观,很多非保护对象的地层露头、剖面等都算是较为完好,这在广东省内已是不多见的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对粤北地区是有着一种向往的心。
从清远“三连”之旅后直到现在,除了偶尔因一些原因而忘记拍摄外,拍摄手机视频一直都是在线的,并且已经呈现了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同时,在进入2023年后(特别是春季之后),我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提升视频的拍摄方法、质量等方面。
总的来说,“拍视频”这个项目从原本的附带性质到现时的常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依靠自己慢慢摸索、理解并实践的,所以它与我的其它个人创作一样,是很个人化的产物。故此,有一些视频的内容可能会使人不太明白,而我也在最近为此做出了一些现阶段的对应措施,但至于效果如何则有待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拍视频”也是个人意识及理念在近年来有了新转变的直接反映,不过,这种转变还需要更多的调整才能完善。
接着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手机而非相机来拍视频。关于这一点,一部分原因在上文已经写出了,而另一些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对比与考虑——例如操作方面的便利性、无需后期处理也能达到一定的质量、无需占用主要的存储空间等等。当然,用手机拍摄视频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在这么多次拍视频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且清楚问题的所在,而目前亦开始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
至于做UP主的原因,其实我自己并不认为是一个符合“UP主”性质的UP主,因为我上传这些手机视频的原因并不是以一个UP主应有的目标而做的,而是下面这三个主要目的↓
1、作为一个存储空间
2、作为微信公众号文章及微博的附属视频展示点
3、新发展项目
第一点很好理解,虽然我自己也有其它的网络存储空间,但我的理念是“多留后路”,不能只依靠“唯一”。所以,把视频上传在B站这里除了可以展示外,也能成为一个稳妥的存储空间。
第二点和第三点是一样的,不论是公众号或是微博,抑或是视频,都是这几年的新发展项目,而B站这里则具备很好的条件,可以稳定地让这些项目进行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相比起其他正宗的UP主,我没那么纯正,也就感觉算不上是正规的UP主了。
最后写一写关于我在B站的后续发展计划。其实关于以后的发展,我并没有很详细的系统性计划,毕竟“视频”虽说是主要项目之一,但也始终无法脱离整个个人创作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所以它依旧不是独立项目。而以现时的情况来看,后续的发展并不会变化太大(毕竟最主要的几个方面,例如《地·景》、《Martin尝味记》、风景视频都齐全了,无需再开拓新的内容),反而需要对现时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提升。下面就介绍一下在B站展示的视频种类↓
1、地·景(CPV):该系列视频是个人创作摄影作品《地·景》的辅助子分类。《地·景》视频与摄影作品一样,均以地质地层景观为主,以地质地层、地形地理、人文地质这三大类为主。该系列无论是视频或摄影作品,一直都是需要进行一定篇幅的介绍或说明,但由于B站的视频简介有字数限制,所以我最近调整了一下,将介绍或说明移至“专栏”那里。
2、《Martin尝味记》:与“地·景(CPV)”一样,都是我个人创作摄影作品的辅助子分类。但该系列是最近才创建的,所以属于是正在摸索中的新发展——尤其是在“展示什么”和“如何展示”这两点上,而目前对此已有了一些思路,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才能知道。
一般来说,该系列视频每次的作品数量大致是“1+1+1+N”,即“出品菜式+店家外观+店家内部+店家装潢(例如园林景观)或其它特色(例如特色美食或食材种类等)”,这是已经确定了的(但仍在探索中),而现时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拍出好质量的视频。
3、风景视频:这个很平常,就是普普通通的风光视频。
4、留念作品:这个系列比较特殊,因为拍摄的都是让我留有深刻印象、或是有过特别经历的地方,例如目前仅有的“2022.09.30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就是纪念那天因等待阴性证明而于油岭村村口遇到当地的热心瑶族夫妇,并在其家里吃了晚餐的经历。现在其实还有2022年11月时,广州市海珠区封区的纪念视频(包括封闭中的海珠桥、昌岗中封路),但我打算到了一周年时再上传展示。
第二部分就介绍一下我个人目前正在运作的平台空间↓
微博(WeiBo),频繁更新:Martin_Tinvin
微信公众号,暂未更新:《Martin的24旅集》
POCO(二次元化),常用:https://www.poco.cn/user/id186275795
POCO(三次元),暂未更新:https://www.poco.cn/user/id186950923
图虫(Tuchong),暂未更新:https://martin-lo.tuchong.com/
马蜂窝(游记),暂未更新:https://www.mafengwo.cn/u/58083019.html
此外,我在太平洋摄影部落也有2个账号,但已经停用了,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看我在2010~2019年的摄影发展过程↓
PCblog(原片直出及相机自带滤镜作品):https://dp.pconline.com.cn/15010602/
PCblog(早期PS后期作品):https://dp.pconline.com.cn/44043398/
另外,我在某度贴吧的“Tony大神”吧是活跃用户之一(吧里的置顶帖——“艳娘幻梦谭”科普帖是我写的,已完成了大部分,但还有一些部分因尚未有时间写而暂时未有更新),欢迎各位喜欢Tony大神的大大们前去吧里看看,聊聊天。
Martin
2023.07.26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w9ZNjW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