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回复: 0

绿地集团欠税千万,此前9只美元债展期

[复制链接]

7

主题

8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2023-7-18 07: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地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目前流动性仍然比较困难。
01
欠税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长宁区税务局公告显示,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集团”)新增2则欠税公告,其中增值税欠税总额约1021.9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约71.53万元。
税务局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欠税,绿地集团还有多家下属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21年下半年以来,绿地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板块多家项目公司因工程款纠纷、拖欠工程款等问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据公开资料,绿地集团是绿地控股(600606.SH)子公司,是绿地境内外主要发债主体。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绿地集团存续债券3只,存续规模38.8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规模有17.8亿元。
此外,绿地集团还存续10只美元债,存续规模33.02亿美元。
2022年11月,绿地集团9只境外债券展期征求相关议案获得通过,其中8只境外债券展期两年,已于2022年6月展期的1只境外债券展期一年。
由于美元债展期,绿地集团债务期限结构得到暂时性改善,2024年美元债将进入重组还款期,公司获得一定喘息机会。
“绿地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目前流动性仍然比较困难。”今年5月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在2022年度绿地集团股东大会上坦言。
02
流动性困难
据官网介绍,绿地控股是一家全球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创立于1992年,总部设立于上海,在A股整体上市并控股香港上市公司。
绿地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连续十年入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2021年位列第142位。
绿地控股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绿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7.17%,其是以张玉良为首的绿地职工持股会。
另外,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绿地控股46.37%股份,这两家公司均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但二者并不是一致行动人,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系统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
股权结构图
2022年,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23.32亿元,同比减少54.4%;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同销售金额27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219万平方米,回款260亿元。
面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以及企业流动性压力,2022年绿地暂停拿地。
截至2022年底,绿地集团的房地产总土储达1.57亿平方米,其中包括持有待开发计容建筑面积2696.66万平方米,以及在建项目建筑面积13027.66万平方米。
从土储布局结构来看,目前绿地集团手头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如西安、武汉和部分三四线城市,土储建面占比分别为49.3%、46.5%。
自2021年11月起,绿地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正式开始转型之路,其“房地产”和“基建”两大主业并驾齐驱。
从业绩上看,2022年绿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59.09亿元,同比减少19.98%;实现归母净利润46.76亿元,同比下滑50.87%。
归母净利润
截至2022年末,绿地集团总资产为1.37万亿元,总负债1.2万亿元,净资产1598.4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8.29%。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绿地集团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90%占比偏高。
截至相同报告期,绿地集团流动负债超万亿,其中应付账款超4000亿,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100.66亿元。
相较于短债压力,绿地集团流动性吃紧,其账上货币资金有597.53亿元,除去受限资金后约400亿左右,与短债间存在巨大资金敞口。
并且,绿地集团资金处于房地产和建筑板块下子公司或项目层面,被限制在监管账户中,无法用于偿还控股公司层面债务,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债压力。
在备用资金方面,截至2022年3月末,绿地集团银行授信总额为4191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有2467亿元,表面看其财务弹性尚可。

银行授信
此外,绿地集团还有非流动负债1204.11亿元,主要为长期借贷,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有968.79亿元。
整体来看,绿地集团刚性债务规模有2069.45亿元,长短期有息负债规模相当,带息债务比为17%。
从融资渠道看,绿地集团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境内外发债、股权以及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
从现金流看,近年来绿地集团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多为净流出状态,说明其融入资金不足以偿债,公司融资渠道遇阻,再融资压力较大。
筹资性现金流净额
为了降负债缓解资金压力,处置项目资产成了绿地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除美国项目之外,2021年澳大利亚悉尼绿地中心项目顺利竣工交付,回笼资金逾34亿元人民币。
2020年,韩国“济州岛第一高楼”梦想大厦项目竣工交付、加拿大多伦多绿地君峯公寓项目竣工交付及入住,分别回笼资金约41亿元和约22亿元;悉尼铂瑞酒店、日本千叶海港城等项目也陆续实现资金回笼。
据披露,绿地已通过海外轻资产转型回笼资金超百亿元,但这相较于债务的到期压力显然不够。
在资产质量方面,绿地控股的存货高达6832.74亿元,其完工开发产品占当期末存货的比重较高,且完工产品中商办项目居多,项目储备中商办及三、四线项目较多,公司项目后续的销售去化情况堪忧。
总得来看,绿地控股销售疲软,业绩下滑,对债务和利息的保障能力恶化;债务负担沉重,资金流动性紧张;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再融资压力较大。
03
上海最大房企
从张玉良25岁当上村支书,到30岁出头下海从商;从做城市绿化开始创立“绿地”,到顺势进入房地产,如今的绿地也已三十而立。
上世纪90年代,36岁的张玉良放弃了在上海市农委住宅办的稳定工作,开始下海创业。
当时,在上海政府主导下,一批政府性公司打头阵,旧城改造项目蓬勃发展,许多带有国营性质的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
1997年,绿地已成为上海房地产的龙头企业,同年以张玉良为首的绿地职工持股会成立,并斥资3020.43万元获得绿地18.88%的股份,由此绿地从传统国企变身为股份制公司。
之后,张玉良陷入了一段与国资力量长达28年的“博弈战”,2014年绿地房地产销售额超越万科,登顶“宇宙第一房企”。
2015年,为实现借壳金丰投资登陆A股,绿地在张玉良主导下,规避了《公司法》限制,将1000个拥有股权的员工拆分为32个小有限合伙形式,共同组成了上海格林兰。
在这一过程中,绿地只花费了公司的注册款项,便实现了对当时市值近3000亿元公司的控制。此时,绿地控股已成为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当年8月,绿地控股正式借壳上市,上市首日市值高达3054亿元,超越了万科,成为当时A股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
“绿地式混改”至今仍是商业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混改案例,作为混改中的“胜出者”,以张玉良为首的职工持股会,在上市后一直稳坐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同时又让绿地能以国资参股的的身份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得资源倾斜。
随后,绿地提出"大基建战略",持续加码建筑及相关产业的业务,使得其基建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并在2020年之后营收规模首度超过房地产业务。
近年来,绿地控股相继控股了广西建工、贵州建工、江苏省建、西安建工等各地建工集团,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下,大基建板块发展迅速,业务范围覆盖和规模已相当大。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大幅弱化的流动性状况对房建企业的回款造成一定压力,绿地的资金链紧绷。
来源:小债看市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jg1Kt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