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回复: 0

日思录(1564)企业变革记--1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6-4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企业一直被认为是行业的标杆,不管是从智能设备、数字化应用还是管理上,是很多工厂前来参访学习的榜样。
在进入此企业前,他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一把手认为企业生产部门需要优化,于是,我有幸被选中,作为精益改善顾问,与企业一起探索优化的路径。
经过调研,发现企业的流程架构、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经讨论,以交期管控为切入点,运用交期管控体系,对企业计划管控流程、及企业全流程进行梳理。
经过3—4个月的调整,对项目进行复盘,与交期相关联部门沟通,大家都认为改善有成效。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前期推进虽有效果,但后续优化,阻力变大,如果不另寻方法,很难再继续下去。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此企业成立数十年,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当健全,各部门管理人员,也都有数年、数十年在本企业的工作经历,加上一把手是学者型风格,对于各种管理方法非常精通,也愿意教导下属。
结果是前期初浅的变革,管理人员能接受,稍微深入,管理人员就会以工作忙为理由(现实情况确实忙,主要是内部的部门墙厚、架构重叠所致),按原有方式在运行,持续优化难以落地。
优化项目进行到第4个月时,将管理人员内耗大,需要在团队合作、人员的积极性上进行提升的问题,汇报给企业一把手。
一把手召集相关部门,提出生产优化构想,目标是降低内耗,按快反模式组建管理。并要求各相关责任人提出自己建议,由老师调研后,提交改善建议 。
对各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后,提交“供应-生产调研报告”,此报告从事情优化的角度来考虑,被企业一把手拒绝 。一把手认为,企业优化应该按照按企业实际情况,从人的角度来考虑
从现有人员角度出发,重新提交一份“供应--生产改革”的方案,这次方案,将生产拆解为:质量、成本、交期、效率4个需求项,打破部门限制,每个管理者负责一个模块,从头管到尾,减少企业内部有事相互推诿的现象。
此方案得到一把手初步认可,后续要从:组织架构、流程、薪资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项目进行到第5个月时,发生班组因物料未及时到位,而断线几天的情况,这对一直做改善的我来说,是个相当大的打击。
此批订单,上个月初就做过订单评审,在会上,一把手分配了节点时间,各责任人也接受了任务,如果大家按节点任务去做,应该不会发生断线情况。
但实际上就是断线了,听着计划员打电话与各环节责任人核对物料、评语进度时,大部分人员对于进度的延误,是“已经这样了,你要我怎么办?”的态度。
对于这种没有人对结果负责,认为这才是最致命的痛,于是再次提交优化报告。报告认为:公司制度无用,要定规则。现在按岗位来计薪,颗粒度太大,难以评估,可以思考按颗粒(动作)来计算。
在与厂长的沟通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对于生产的优化问题,流程不难,难的是如何落地?而落地,最好的方法是与钱挂钩。
一把手召开生产部优化会议,提出:生产部由上期的4个部门,简化为:供应、生产、检品三个部门,重新设计各部门岗位负责人的薪酬,达到“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模式。
对一把手提出的会议精神进行细分,制定“生产部优化及岗位责任人考核方案”,再次提交审核,后继结果如何,待时间验证。
将5个月的项目进展记录下来,是对自我的反省,也是对企业优化的记录。对个人技能而言,企业的优化项目,从对单个项目事情的优化,进化到从人的角度优化,再从人性的角度来优化。
解决问题角度的变化,是看问题角度的变化,对于个人能力来说,是一种提升。原来认为企业优化,有一套标准模块,可以按模块进行;其实对企业的优化,标准模板只是一种工具,而企业优化可以有无数种工具与方案。
只要底层逻辑是对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具体可采取的手段将会非常多,选择最切合企业当前状况的,才是最合适的。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qKPVIB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