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回复: 0

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支撑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3-5-25 0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深入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支撑,能够为新时代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具有多层次的价值目标,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进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首先体现在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上。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浴血革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实质飞跃。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共同富裕擘画了明晰的蓝图: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使中国经济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促进共同富裕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同时也用经济建设的实际成果显示出社会主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全面提升整个人类社会的福利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带一路”的建设、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无不彰显着中国力量。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将为全球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同富裕思想的制度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制度依托。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制度规范、制度安排,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建设,我国已形成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既实现了经济体量与质量的跃升,也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味不走样,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共同富裕朝着人民期待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经济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有制性质,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能够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改变,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焕发蓬勃生机,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础。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内的多种实现形式;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使之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方式上,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通过分配方式的改革,逐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
再次,在社会制度方面,推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实质上是民生工程,必须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仍不平衡,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亟需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是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础性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精准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全力投入,也需要优化社会资源,使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在文化方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关键力量。为此,一是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使市场和政府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各司其职,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在文化市场上的合理流动,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二是要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制度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把社会效益放在文化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市场发展新业态相结合,促进现代文化产品与市场深度融合。四是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渠道,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为人民群众打造新的精神生活空间。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dalrMc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