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回复: 0

云南女子吃火锅,结账时要付500万?把房子卖了都付不起!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5-14 0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假日是人们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是有这样一则新闻刷新了人们的三观,大家在放松之余不免感受到了重重压力。
据悉,某位苏州女子小唐在节假日期间和朋友前往云南昭通旅行,她们来到当地一家较为出名的火锅店用餐时出现了意外情况。
小唐等人在原本人均花费一两百元的火锅店用餐,最后的订单金额竟然高达500万元。
一行人没有点昂贵的酒水饮料,只是按照正常饭量点餐,为什么会出现500万元的消费?
难道是饭店对外地游客的“特殊关照”?
不过,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复杂,罪魁祸首竟然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的二维码。
很多年前二维码面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维码是指在原来一维条形码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具有可读性的条码,被设备扫描后可以读出其中包含的信息。
二维码在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也因此受益良多。
那么小唐就餐时高达500万元的账单和二维码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身为看客要如何为自己规避风险?
●—≺粉丝群中的恶作剧 ≻—●
事情起因是,来自苏州的小唐和朋友在云南昭通某火锅店就餐。
她们分别扫描桌子上的二维码点餐,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提交订单后等待上菜就好。
可是等到上菜时,小唐发现自己点的餐品一直都没有上。她误以为朋友删掉了自己所点的餐品,也没好意思追问。
但是等菜都上齐之后,几个朋友也是一头雾水,怎么自己点的菜都不见了?
她们以为是饭店忙碌弄错了订单,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愉快地饱餐一顿。
用餐期间,服务员告诉小唐店里正在推出活动,只要进入火锅店粉丝群,将自己用餐的照片发送到群里就可以免费获得相应菜品。
几个人开心地照做了,不过等待她们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小唐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突然发现自己和朋友的订单多出许多莫须有的菜品,她们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自己明明没点昂贵的餐食,也没有额外的花销,为什么会出现数额如此庞大的一笔费用?
这显然有悖常理。
经过一番调查大家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了二维码上。
小唐等人按照饭店要求在粉丝群上传用餐照片时不小心将桌子上点餐的二维码拍了进去。
群里有不怀好意之人抱着恶作剧的心态远程点餐,才导致这起乌龙事件发生。
小唐发现问题的根源之后在群里发了几条消息警告他们不要再恶意点餐,自己吃不到还要嫉妒别人。
谁知那些人置若罔闻,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小唐看着订单金额越来越高,有的人把饭店昂贵的菜品都点了一遍,还有人直接点了三百多瓶均价800元的白酒。
订单上最后标记的金额竟然高达474万元,可见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小唐是第一次参加火锅店的免费菜品活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瞬间就慌了。
毕竟这将近500万的金额,就算把房子卖了也付不起。
那么对此,火锅店对此是如何表示的呢?
如果火锅店店大欺客想要借机向小唐这样的外地游客索取天价费用,是否合理呢?
●—≺谁来承担损失? ≻—●
饭店后台收到小唐等人的订单信息时,就察觉到出了意外。
由于不知道她们原本想要点什么菜品,只好按照大多数人的口味上了几道饭店拿手菜。
好在饭菜的口味不错,小唐等人也没什么异议。
火锅店并没有仗势欺人,就算他们想要按照500万元的消费向小唐收取费用,法律也不会允许。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在订立合同时,行为人与相对人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法律行为无效。
那么有人会好奇,不过是吃个饭而已,也没有签合同,与订立合同有什么关系?
其实饭店的菜单相当于“要约邀请”,我们根据菜单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视为“要约”。
饭店对我们的选择表示认可,相当于对我们要约的“承诺”。
当我们在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点餐完毕提交到饭店后台之后,我们与饭店的合用就成立了。
饭店需要提供给大家自行选择的菜品,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消费者需要按照商家要求为这顿饭买单。
所以不是所有的合同都需要两方郑重其事地坐下来面对面交谈才能签订,我们与饭店之间的合同便是以上述形式成立的。
要注意的是,我们与饭店达成合同协议的前提是,消费者所点的菜品属于自己真实意思表示。
在小唐一案中,500万元的消费菜品并不是她们的真实意思表示。
小唐等人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餐,但最终提交的订单却被人恶意篡改,导致系统收到的订单不是她们的真实意思表示。
因而系统提交的订单属于无效合同,饭店是不可以据此收费的。
还有人会问,饭店提供的菜品有很多不是小唐提交到系统当中的,但菜品也被她们吃掉了。
她们是否可以根据“非自己真实意思表示”而拒绝支付这笔费用呢?
对此,法律当中也有明确规定:
如果一方获利,另一方收到损失,且一方利益与另一方损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获利一方没有法律依据的,属于不当得利。
如果得利人不是善意的,受损失一方可以要求赔偿。
此处的善意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善良的品质”,而是指不知道自己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依据。
在本案中,小唐等人明知饭店提供的菜品不是自己选择提交的菜品,仍然食用完毕,因此不属于“善意”范畴。
为了弥补饭店的损失,小唐他们应该支付饭店提供餐品的价格。
火锅店最后按照实际上菜数量收取她们400元现金,符合该店的人均消费,收费是合理的,小唐对此也没有异议。
这看似只是一起乌龙事件,但我们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信息流动速度加快,每个人似乎都成为了没有秘密的“透明人”,很容易被旁人看穿。
小唐遇到的乌龙事件起因就在于桌子上的二维码。
目前二维码已经深入到大家生活的许多方面,医疗、出行、支付等等,二维码的操作原理是什么?会不会有用完的一天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二维码最早是在1994年被日本工程师原昌宏发明的。
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编排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分布,以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信息数据,具有被快速识别的特点。
在此之前我们使用的大多是条形码,条形码只能容纳20个字符,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二维码不仅能够快速识别信息,还解决了信息储备量的问题。
不过日本人发明的二维码没有在当时得到广泛应用,反而被中国人赚得盆满钵满。
二维码的优势在于制作成本低、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等等。
二维码还具备纠错功能,我们在扫描小部分缺损的二维码时依然可以获得原本的信息。
二维码有这么多优势,目前全球每天要消耗200亿个二维码,会不会有用完的一天呢?
答案是会,不过我们大概率等不到那一天。
小唐遇到的事故起因是自己一不小心在粉丝群泄露了点餐用的二维码,其实商家也存在一定过失。
如果有人将餐桌上的二维码拍照保存下来,那么以后是不是可以随时随地点餐恶作剧呢?
对此记者前去采访了涉事火锅店,负责人邓先生表示火锅店已经做出了整改。
原本邓先生建立粉丝群的初衷是为顾客谋福利,同时推广自己的店铺,招揽更多潜在客户。
没想到由于商家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差点为店铺带来严重的损失。
目前顾客在点餐期间扫描二维码之后还需要用手机号验证登录,不会再出现之前的乌龙事件。
其实,二维码点餐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在饭店客流量高峰期能提高服务效率,满足顾客的就餐体验,节约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于一部分恐惧社交的顾客来说,二维码点餐会让他们更加放松。
但是有些人对这种新型点餐方式并不认可。
部分饭店在扫描二维码之后还需要进行注册会员,关注公众号等操作,令人心疲力竭,因而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传统的点单模式。
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让服务员提供饭店的特色菜品,搭配出一桌人都喜欢的菜肴。
所以扫码点单各有利弊,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
身为看客,我们也要从中汲取教训,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更要避免自己成为“胡作非为”之人。
有些人做事习惯“损人不利己”,我们要对这种人敬而远之。
结语如今几乎每个饭店的桌子上都贴着二维码用作点餐,很多人恐惧社交,仅凭一张小小的二维码就能避免与服务员直接对话。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二维码既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又能为大家带来麻烦与负担,埋下诸多隐患。
小唐一行人只是正常用餐,为了参与商家送菜的活动将用餐照片发送到粉丝群当中。
没想到群里有好事之人恶意点餐,导致小唐最后的订单金额高达474万元。
小唐无心之失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竟然衍生出这么多事端。
二维码发明的初衷原本是方便大家日常生活的,我们也的确感受到了其中的便利。
例如大家日常乘坐公交车、地铁出行时,只要出示二维码就能完成支付,不再担心没有零钱支付乘车费用;
平时外出购买零食饮料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省去了找零的麻烦;
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优势,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享受科技社会带来的便利。
二维码的用途广泛,全球平均每天要耗费200亿个二维码。
不过由于二维码过多的规格以及复杂的组合方式,我们用完最小规格的二维码至少需要1400000亿的7次方年。
大家不必担心二维码有不够用的一天。
小唐的经历也是为我们敲响警钟,大家只身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从方方面面小心防范,避免被心怀不轨之人伤害。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PWpKft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