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回复: 1

没学历没背景的辽宁小伙,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受到国家重用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4-8 0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航天的一间车间里,一位穿着深蓝色工装,身形消瘦的青年技师,他俯身在车床前仔细的加工着零件。
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工人实则另有身份,他便是车间里的传奇人物,被国家授予“大国工匠”称号的洪家光。
洪家光用20多年的时间,从没学历、没背景成长为了荣誉满身的高级技师,还攻破了西方绝密技术,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艰苦奋斗,钻研技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正是对洪家光奋斗的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1979年出生在辽宁沈阳黄家乡一个普通家庭的洪家光,几亩薄田是全家的全部收入来源。
因此,洪家光在初中毕业之后果断的放弃了继续上高中的道路,转而选择了去上一所技术学校。
洪家光选择了热门的机械修理专业,技校离家远,洪家光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家里的负担,不交住宿费和餐费,选择走读。
他需要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带着自己一天的干粮,到了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
洪家光来回在路上的时间足有四个小时,对比现在的极限通勤2小时的时间还要长。
路途的辛苦,洪家光从来不提,他反而心疼这段浪费的时间,于是洪家光选择在公交车上,在火车上看书。
在公车的摇晃中,洪家光看完了《车工工艺》《工差与配合》等4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得像砖头的专业书籍。
同时洪家光的近视也因为长期在摇晃的环境下看书而加深了许多。
从这里便能看出洪家光是一个可以为了上进,而不顾惜自己身体的执着的人。
1998年洪家光毕业了,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58车间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中国航发黎明可是新中国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摇篮,洪家光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充满了想象。
不过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残酷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洪家光的工作十分的枯燥和无聊,完全就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
洪家光觉得自己的岗位价值似乎很小,满心的奉献之情被现实的凉水浇的透心凉,他心里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满心都是自我怀疑。
他觉得拼不了出身,拼不了学历,能在这个社会出人头地吗?
正当洪家光士气低落,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年幼时的一段经历。
父亲因为操劳而累坏了身体,母亲不得不到大街上捡垃圾来补贴家用。
家里的几个孩子都要轮流出来帮妈妈一起捡垃圾,当时还年幼的洪家光实在受不了这份苦,他和妈妈抱怨捡垃圾的辛苦
妈妈并没有疾言厉色的教训洪家光,相反,妈妈抚摸着洪家光的脸,告诉了他一个道理。
“宁让身受累,不让脸受热。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
这句话不仅为还在迷茫的洪家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是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了洪家光工作和生活的信条。
洪家光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他开始追求精益求精。
普通的车工一年磨三十把刀具左右就能应付一年所需的生产要求,而洪家光则是磨了100多把刀具。
不管多冷门,只要是洪家光在手册上见到过的可能用到的零部件,他都打磨出了相应的制作刀具,确保只要车间有需要,任何一个零件他都能现场制作。
并且洪家光在业余时间还在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的技术知识,白天劳累的工作完成后,在室友们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洪家光还在挑灯夜战。
2000年,工厂接到了大笔的订单,工作量大幅提升,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当时车间里被要求生产一批高精度的零件,这个零件的精度将直接决定整个产品是否能合格,给技术工的误差范围仅在毫米之间。
面对这一难题,洪家光不仅没有以自己是新来的为由退缩,反而主动请缨想要尝试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为了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技术当中,洪家光干脆把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工作的车间。
每一天累计的工作时长可达14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洪家光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技术攻克当中。
如果真的遇到问题,洪家光便拿着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在厂子里到处去问经验老道的老师傅们。
就这样奋战了整整十天,洪家光成功拿下了这道难题,掌握了工具精加工技术。
当然,洪家光并没有因为自己这小小的一点成就而骄傲,越是研究他越是觉得自己尚且有很多的不足。
在工厂工作学习期间,洪家光没有一刻停止自己学习的步伐。
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洪家光都会不耻下问,拜他为师。多年累积下来,洪家光在工厂里不同的部门,车间,共有十多位师傅。
在自己进步的同时,洪家光也会将自己的所得所学整理成笔记,教授给身边的工友们。
在从业的多年间,洪家光不仅逐渐成为了工厂里的高级技工,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工友,也为他接下来创新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破垄断,扬我国威
而在洪家光职业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洪家光的师傅之一,孟宪新。
孟宪新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厂子里少见的高级技工,还是全国劳动模范。
一个高级技工,一般都掌握着一项十分厉害的技工技术,他们通常要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打磨才能成为万里挑一的高级技工。
孟宪新掌握的便是名为“高速切削内螺纹”的技术。
这项技术对于飞机的心脏,发动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飞机的生死存亡。
虽然厂内也有其他高级技工可以完成这项技术,但孟宪新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最优秀的。
他有一项绝活,就是可以在在每分钟1200转的转速之下,用金刚石刻刀来雕刻螺纹,并且不需要反转退刀,而一般的技工只能达到300转的速度。
洪家光这样的技术自然是十分想学,可他数次拜师都被孟宪新回绝了。
并不是他看不起这个出身贫穷的小伙子,而是孟宪新深知这项技术的难学,她不知道洪家光到底有多大的决心。
不过很快,洪家光就向孟宪新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洪家光选择了一个最笨也是最需要毅力的法子,那就是软磨硬泡。
洪家光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孟宪新师傅身上。
他守在车间里,就连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像一个小蜜蜂一样围着孟宪新师傅,给他打杂,帮他倒水,给他递工具。
要是有机会能够观摩,他更是会兴奋的一直在笔记上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技术要点,看到洪家光如此努力,孟宪新忍不住倾囊相授。
洪家光废寝忘食的训练,他知道对于一个车工来说,一把好刀是最重要的,于是洪家光白天抽空磨刀,晚上就看磨刀的相关书籍,不断总结自己的失误。
到最后就连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都会由衷的赞叹洪家光的刀磨的是真好。
耗费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洪家光总算勉强掌握了这门技术,他的手被反复磨烂,最后伤口结成了一道厚重的茧子。
但是想要达到孟宪新师傅的水平,洪家光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经过十数年的磨练之后,洪家光的技术越发精湛。这是一个天降的机会,也来到了他的面前。
一直以来,在中国航空航天飞机的发展上,一道难题始终束缚着国内的飞机制造行业,那就是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制造。
作为航空发动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涡轮叶片需要承受内部最复杂的应力和最高的温度以及外部最恶劣的环境。
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业的内部,行内人喜欢将涡轮叶片称为“王冠上明珠”。
因此,涡轮叶片的性能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在航空航天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水平。
此前由于国内生产水平有限,涡轮叶片大部分都依赖于外国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飞机的发展。
是否可以制造出属于中国的优质的涡轮叶片成为了当时航空航天业关重要的技术突破。
而这个任务落到了洪家光的身上。
洪家光需要创造一个奇迹。
第一关,是精度。
0.003毫米,这是消磨涡轮叶片的金刚石滚轮需要达到的加工精度。
没有这个金刚钻,谁也揽不了涡轮叶片这个瓷器活。
作为厂里削磨刀具有一手的洪家光本来是信心满满,但是真的上手做,他才觉出这其中的难度。
洪家光一刻没停的做了整整一天,在机床边站了十几个小时。可他做出的成品没有一件是合格的,全部报废。
这对于洪家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将自己关在宿舍里,一夜没睡,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他一定要把这个滚轮做出来。
没有其他任何的捷径可走,在技术难关上,洪家光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他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内心和顽强的不服输的劲头,一样的工作。洪家光反复尝试了十余天,终于做出了符合要求的成品。
第二关,是震动。
虽然制作工具制造出来了,但是对精度要求极其苛刻的涡轮叶片在加工的过程中的震动要求就十分难掌握,稍有不甚就会导致成品报废。
这一关想要用不断尝试这种笨办法,是不可能突破的。
这时,洪家光的科研精神就发挥了大作用。
洪家光通过节约大量的国外有关于制造涡轮叶片的文献和相关技术书籍,自行研发了一款夹具。
这款夹具大大提高了制作过程中对于震动的要求,可以说完美匹配了制作涡轮叶片需要的频率和效率。
不仅突破了技术关卡,同时还为公司生产节省了巨额成本。
第三关,是可持续。
一项技术的突破,不能仅仅只是个别突出重围的精良产品,而是要做到大面积的推广,形成产业化的生产。
在洪家光看来,生产涡轮叶片的产业过程中最麻烦的,是生产叶片切割刀具的磨损。
毕竟生产一个合规格的金刚石滚轮很困难,如果能够减少磨损,也算是另辟蹊径。
通过研究,洪家光淘汰了老旧的切割模式,研发出了另一套崭新的切割模式。
将加工的精度提升至了原本的70%以上,彻底结束了我国要从国外进口叶片滚轮的历史。
这三项技术突破,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创造出了9000多万的价值,让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更上一了层楼。
之后洪家光与团队申请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专用的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攻关立项。
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研究和技术突破总结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这个项目里。
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拿到了这些技术的专利。
因为洪家光的钻研精神和这耀眼的成果,2022年,洪家光获得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
洪家光的研究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他设计的一款经济型数控车床数显自动对刀仪,比起老款的机床,每台都可以节约成本2万元。
此外洪家光还改造了传统机床的抗震机能,让新的机床加工精度一跃提升了5倍不止等等。
这些年来,洪家光和团队不但完成了近百项攻关,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创造价值上亿元。
还一直在给行业内外的同事们开讲座,将最新的技术倾囊相授,期望可以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结语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洪家光觉得,坚持比梦想重要,他说,
“不是有了梦想才坚持,而是在坚持中让梦想更加清晰。”
洪家光在演讲里劝诫年轻人,在成功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专注、吃苦耐劳。
正如他所坚持的那样,
“作为航发人,我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的报国情怀。”
这位大国工匠,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并将那件事情做到极致。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ndhVTGW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5-2-27 06: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