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
纵向团支部
前言
Work Summary
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纵向团支部依托精仪学院神经工程创新团队,是 天津大学首个纵向团支部、团中央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曾连续两度荣获天津大学青年文明岗称号。团支部以优秀的硕士、博士生为核心,整体水平高且富有朝气。支部成员始终相信“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用自己的创新成果造福社会、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就是在践行青年团员、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团支部基本情况
✦
成立时间:2017年7月
团支部人数:33
2021年发展团员数:12
✦
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团中央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天津大学“最具活力课题组”金牌课题组第一名;
中国机器人科学引领奖;
全国优秀实践队;
团队成员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技能赛、全能赛二等奖;
团队成员获得优秀学生干部、院级优秀党员称号、首届“领航班”优秀学员。
团支部基础建设
✦
规范进行 “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团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021年,共召开 4次团支部大会, 10次团支部委员会, 2次团小组会,不断增强团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积极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团员年度团籍注册,激励团支部成员进行自省,增强团支部活力。
在过去一年中,团支部组织“党的青年运动史”等 6次主题团课,“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等 4次专题学习会,进一步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一
探索前进,共建活力支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中,团支部规范进行“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系统学习团史党史、重要讲话以及团的精神等,教育引导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结合自身特点,团支部形成了导师引导与学生自治相结合的完备制度,进而发挥导师思政教育优势,在科研、宣传、生活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规划。分享好经验,传播正能量,也是团支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坚持的,团支部成员维护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实验室简报让科学知识变得平易近人;支部成员参与邀请、组织知名院士、学者讲座40余场。
“高效工作、快乐生活”,是团支部成员工作的常态。在科研工作之余,团支部经常组织生日聚餐、跨年晚会等集体活动,让这里成为支部成员们的第二个家。正是在这样积极向上和团结有爱的氛围下,团支部里走出了天津大学唯一一位剑桥中国学联主席,四位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三位学生科学奖获得者;走出了十余位校级主要社团的核心成员和骨干力量,近二十位优秀党支部、团支部书记,十几位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团支部培养的很多博士和硕士在国内外已成为学术或业务骨干,走上了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岗位。
图1 团 支部建设剪影
明德致和,精实为公;坐言起行,厚栋任重;这就是天津大学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纵向团支部的精神与气质,他们与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一道,让自己的青春、智慧与激情飞扬在华夏大地。
二
研本结对,改革育人机制
为了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形成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管理合力,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团支部开展“研本结对,‘一对一’助力科研初体验”实践。
实践活动凝聚团支部硕博学生的核心力量,通过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一配对,有针对性带领有科研热情的本科生亲身进入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科研体验。来自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和天津医科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共29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实践课题涉及脑机接口、脑电信号处理、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
图2 实践选题关键词
随后,研究生指导所配对的本科生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理论和方法。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纵向团支部的罗睿心提到,“在本科阶段现有的知识储备下,课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先进的算法对他们来说学习起来有难度。团支部成员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理解,有的成员开展‘小班教学’从原理到公式推导向学弟学妹进行讲解。”
图3 本科生参与实践剪影
团队首次探索“研本结对”模式,改革育人机制,未来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团支部精品活动。通过该系列活动,可以增强本科生对科研生活的认识,为未来职业生涯选择指明方向。同时,能够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本科生共同成长成才。
三
强工兴医,聚焦创新前沿
立足本职本业,支部建设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团支部指导教师常对学生们说,“当代中国和世界,需要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新的技术,需要在独立和自由的思考中延续传统,开创未来,这是我们青年团员的梦想、责任和承诺”。正是这种信念,支持着年轻的团支部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奔跑在逐梦的道路上。
团支部所在的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历时十年研发出全球首台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为3089例中风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曙光;与海尔集团联合研发“智慧眼”人感仿生系统,让天大“智”造为人民生活带去舒适和便捷。团支部成员们立足医学、工程学技术,着眼于物理医学与康复工程、航天医学与人机工程两大应用领域,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合作,经过23项测试,百余人次的地基实验,终于将自主设计研发的脑-机交互系统带入太空。6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国际专利申请、81篇高水平论文,这完整的天大“智”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集群背后是几万次失望与期待的反复焦灼、上千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和59个执着的逐梦人。
除此之外,团支部所在实验室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并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正式发布。该芯片的发布对实现自主可控的脑-机接口技术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科幻大片中的“意念控制”距离我们不再遥远,有望在医疗、教育、家居、游戏及特种行业等领域掀起科技狂潮。脑语者荣获2020年度中国机器人科学引领奖,受到包括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科技日报、中新社等24家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家国情怀,知行合一,是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团支部的团员们一致的认识,也是他们用青春拥抱时代的真实表达。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767jkq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