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回复: 0

情感依恋

[复制链接]

5

主题

7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3-3-5 12: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的情感力表达是情感依恋与利他精神。
心灵的存在需要依存他者才能表达效用,心灵的依存属性决定了情感的依恋本质,表达的是情感力。心灵依存的他者包括肉体、神灵、他人(国家、民族、家族、家庭、友人等)、物质(财富、权力)、力量等。心灵的狭义情感力表达是情感依恋,心灵的广义情感力表达有:信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荣誉、集体归属、崇拜力量(英雄、财富、权力)、事业、学术等。
心灵不能纯粹的单独存在,心灵的存在必须依存于他者。心灵的超物质存在形态,心灵在科学人文时代反而成了不确定的东西,漠视心灵存在的社会科学并不能给人类带来指导性的幸福理论。肉体与心灵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感觉,确诊癌症等致命性疾病时的恐惧,身体健康的问题直接作用于心灵的感知。
心灵不能纯粹的单独存在,心灵具有依存性。在未成年期,个体生命的心灵依赖于父母亲、兄姐等亲人;青春期的到来,恋人之间的心灵相互依恋;中、老年期则是夫妻、子女。他者依赖的不确定性,神灵的依赖反而是确定的,信仰成为许多人终极的心灵依附。
亲人间因心灵传承与基因的纽带,心灵的依恋难以割舍。恋人间因没有心灵传承与基因纽带的他人,心灵的相互依恋是关键,灵魂的伴侣就是指心灵的相互依赖。爱,心中满满的都是爱,心灵需求的满足也是一种饱胀感。随着家庭结构的简化,个体生命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爱人。久长时间的爱恋,心灵的相互依恋极为重要。
随着自然科学、心灵科学的发现,神灵终将幻灭,信仰也将消亡。随着信仰的消亡,在生活中信仰不可或缺。他者的范围缩小为他人,最重要的只剩下夫妻。个体文明的到来财富丰裕,生存需求退居次席。幸福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情感依附,这种依附不是物质缺乏时代的单向度而是相互的。
因个体生命力量的弱小,人类以群居形态形成了社会结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集体社会形态,如部落、家族、民族、国家;只是到了工业革命后,集体社会已经成了财富流动、科学创新的桎梏,才出现个体文明时代。心灵很自然的有着集体依恋情感,表达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荣誉、集体归属感等。
心灵的本原决定了心灵自身没有效用,心灵通过他者才能表达效用,崇拜力量(英雄、权力、财富)成了情感依附的一个重要特征。力量能充分表达了心灵的效用,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财富带来的愉悦与财富丧失的痛苦,力量是财富的源动力。在历史转折点的英雄,集体文化的权力,个体文明初级阶段的财富。在所处社会的危急关头,拯救者成了众望所归的英雄,英雄崇拜体现了情感依附。在和平年代,取代英雄位置的是各式各样的明星,比如追星族的存在。集体文明时代的权力,财产自由权的财富,是心灵物化后的情感依附所在。
体现存在感的重要标的物还有事业、学术等,一些人一生倾力于自己认可的事业或学术,如牛顿、亚当·斯密、诺贝尔等终身未婚,这些人的不婚并非缺乏情感力而是情感依托于学术与事业。倾注于事业、学术者很难兼顾家庭,情感依托的分散难以有大的成就,成就大事业者看起来缺乏情感,就如终身未婚者的创建者们。
心灵的存在必须依存于他者,对他者的效用体现于利他精神。意愿力的自利与情感力的利他是心灵的基本属性。利他的情感力主要有亲情、爱情、友情,随着心灵的意识化,心灵
的物化是必然结果,利他的情感力随之渐渐的丧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