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6

中国科技发展现在已经进入那个阶段?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3-3-1 2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公元1100年发明指南针以来,中国接近九百年出现了重大创新的空白,错失了机械化、电气化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国力下降、外敌入侵,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32.8% 下降到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技创新的主要数量指标已跃居世界前3位,科技创新成果数量不多的问题基本解决,质量不高的问题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
(一)创新数量指标已进入国际前列
中国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创新大国,科技创新的人员、经费、论文、发明专利等10项指标的国际排名已经全部进入世界前3位,其中研发人员、科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6 项指标均居世界第1 位,论文被引数、研发经费等3 项指标居世界第2 位,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3位。
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科研人员400万人,研究开发费用17500亿元,居世界第2 位,为美国的42%;SCI 论文35.42万篇,居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被引指数第一次跃居世界第2位。按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学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主要原因是为争取更多经费,美国基金会将中国一些中文刊物论文计入国际论文,2016 年中国科技期刊42.6万篇,居世界第1 位,高于美国的40.9万篇;2016年中国工程技术论文(EI)22.2万篇,也居世界第1位;2017 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24.6万件和32.7万件,均居世界第1 位,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3位;2017 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4960亿美元,居世界第1 位,是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3.2倍(表18-1)。表明中国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创新数量问题基本解决,创新质量成为主要矛盾。


(二)创新质量不高已成为主要矛盾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52.2% 上升到2017 年的57.5%,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科技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就。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创新质量不高、技术供非所需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中国创新质量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科学、科学前沿领域缺乏国际公认的重大科技成就、科学大师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以及信息、生物、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缺乏国际公认的重大科技突破,缺乏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大师、顶尖人才。许多国内顶尖科学家在国际同行中还没有被认同,研究工作采用、跟踪别人方法等重复性工作多,科学原理、理论、方法等原始性创新性少。
第二,经济领域不能保障科技安全,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农业科技能够基本自给,但创新质量不高问题仍然很突出。中国农业科技除个别品种外,总体上能够实现自给、不受国外制约,但农业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供非所需的问题仍然突出。比如,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国,大豆传入美国后,美国进行技术改造,大豆亩产达214 公斤,中国大豆亩产仅为130公斤,为美国的61%,大豆比较优势低。2017 年中国进口大豆9553 万吨,针对杂交大豆已攻关二十多年,至今仍不能进入应用阶段。中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巨大经济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出来,农民增收困难;此外,影响中国人口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生产技术体系还没有建成;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监测技术、设备、产品还明显不足;适合百姓检测食品安全的快速监测试剂供给明显不够。可见,农业科技需要迫切提高创新质量,推动第二次绿色革命。
工业领域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虽然中国工程技术论文世界第一、发明专利世界第一,但工业领域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我们对22 个工业行业中中国专利申请重点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现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前10 项技术的重合率不到10%,说明中国研发重点与竞争对手明显不同,也就是说,没有和竞争对手在同一个跑道上赛跑。如在纺织业方面,中国专利申请重点是纺织原料与机械相关技术,而发达国家申请重点则为纺织品后整理相关技术;又如墨水专利申请重点,中国侧重研究如何着色,发达国家则研究如何不掉色。中兴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曾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美国商务部一个禁令就使其进入休克状态。2017 年美国苹果公司营业收入达2156.4 亿美元,利润为484 亿美元,利润率为21.2% ,这几项指标分别是华为公司的2.3 倍、6.4 倍和3.0 倍,分别是中兴公司的13.1 倍、69.9 倍和5.4 倍。技术创新质量不高是中国工业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
第三产业虽科技进步快,但商业模式创新多、核心技术创新少,与国外差距明显。中国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现代物流、共享经济等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世界领先,但这些领域的技术大多是网络技术,根技术或源头技术基本多数来自美国。尽管中国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超前一步,但容易被追赶、被封锁。
新兴产业方面,总体上处于跟跑为主、少数领跑的状态。信息产业的硬件、软件技术等技术多数来自美国。英特尔、台积电的7 纳米芯片已经进入投产阶段,中国14 纳米芯片、22 纳米芯片仍未突破,基本上相差2 — 3 代;数据、图像、音频处理等基础软件基本都源自国外,受制约严重,将影响网络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生物产业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核心技术与标准,基因、蛋白、细胞、代谢、遗传等方面的基础原理与方法等,基本上都来自美国。如不采取重大举措,美国将继续引领信息技术之后的新科技革命,中美业已缩小的经济差距、科技差距将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另外,中国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水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都亟须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与产品,科技供不应求、供非所需的问题相当突出。
第三,创新能力国际排名在第13 位到第27 位。
从国内外不同机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来看,不同国家、机构对中国科技创新的综合评价在第13 位到第27 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估算中国“国家创新指数”2017 年为第17 位;在瑞士洛桑学院《2017 年IMD 世界竞争力年鉴》、彭博社《彭博创新指数201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 年全球创新指数》和世界经济论坛《2017 — 201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等4 份研究报告中,中国创新国际排名分别为第18 位、第21 位、第22 位和第27 位(表18-2)。
但是2018 年5 月,瑞士洛桑学院《2018 年IMD 世界竞争力年鉴》已将中国的世界竞争力排序提升到第13 位,比2017 年上升了5 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




(三)技术创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导致技术创新出现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积累不够、科技投入低、尖子人才少等,但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少,顶尖人才少,创新能力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基础研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研究跟踪、模仿多,重大突破少。
第二,政府财政科技经费多头管理,机构重复设立、项目重复设置、设备重复购置,有限经费浪费比较严重,导致效率低下。科技机构按行政区设置,不按经济区设置,机构重复设置浪费了巨额科技经费。如吉林省四平市有3个玉米研究所,青岛市有3个海洋研究所,北京市仅有600多万亩农田,却建立了2 所农业大学、2 个农业科学院。
第三,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78.5% ,但由于企业之间科技项目相互保密,重复研究在所难免,经费浪费问题十分突出。加之,许多中小企业没有高端人才,科研工作实质上属于重复性活动,难以取得真正的科研成果。
第四,顶尖人才缺乏是中国创新效率不高的最主要原因。2000 年之前,中国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经费,但在2006 年以后,创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则是缺乏顶尖人才。根据汤森路透数据,中国有2/3 的学科缺乏顶尖人才。没有国际一流的人才就难以做出国际一流的创新性成果,这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小马拉大车”的局面需要尽快改变
1997 年到2017 年,中国GDP 由7.88 万亿元增加到82.71 万亿元,增加了9.5 倍,而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491.1 亿元增加到64.12 万亿元,增加了25 倍,M2 由9.1 万亿元增长到167.7 万亿元,增加了17.4 倍,依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转变。但依靠创新驱动,中国处于世界第17 位的创新体系要支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属于“小马拉大车”,很难支撑GDP 增速长期保持美国的3 倍以上。提高创新质量、扭转“小马拉大车”局面迫在眉睫。
第一,改革立项制度,提高立项质量。建立严格的立项标准,对于没有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的项目以及重复性项目一律不能立项;应用研究问题,一律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选题,坚持“课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生产中去”。彻底打破“专家出题、专家评审、专家解题、专家验收”的科技小循环,进入“企业出题、企业出钱、专家解题、政府引导”的经济大循环,彻底改变“会什么、做什么”的旧模式,建立“需要什么、研究什么”的新模式。
第二,造就顶尖人才队伍,提高课题主持人质量。中国顶尖人才数量仅为美国的1/9,世界百强大学数量为美国的1/9,如果不改变顶尖人才格局,很难改变中国创新能力差、创新质量低的局面。建议制订“顶尖人才规划”,把改变顶尖人才格局作为提高创新质量的突破口,通过顶尖人才格局的改变推动世界科技格局和经济格局的改变。
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力争做到“六个主体”。应用性研究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加速企业成为应用研究项目提出的主体、执行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利益分享的主体、风险承担的主体。政府要为企业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科技竞争环境,要使“引导大专家、进入大企业、攻克大技术、开发大产品、占领大市场、发展大产业”成为新时代科技应用研究的主导模式。
第四,加强基础研究,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强国都引领或共同引领过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进入中期的中期,要抓紧研究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新科技革命,力争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抢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引领者,或者共同引领者,奠定实现中国梦的科技基础。
(五)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
现在明确指出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要时期”“关键时期”标志着科技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其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发展的宏伟目标前所未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多少年来科技界梦寐以求的目标,如今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这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科技发展前所未有的伟大目标。
第二,“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前所未有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国家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的紧迫程度前所未有。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土地、资金、廉价劳动力等要素的增长方式已不能持续,迫切需要重大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明确指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科技新阶段的重要特征。科技发展必须实现由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向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科技创新迫切需要从需求侧为主转向供给侧为主,也就是要从“会什么做什么”,转变到“要什么创什么”,开展精准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协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良好局面前所未有。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经济两个轮子都在高速运转,但没有很好“挂挡”。科技论文、著作、专利数量迅速攀升,但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执行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承担的主体。
本文摘自:





作者王宏广,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赴美国、德国等6所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任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起历任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处长、副司长,以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1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23-3-1 2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先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3-1 2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3-1 2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如此前途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3-3-1 21: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牛逼也有一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3-3-1 2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哪里能查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3-1 21: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仅次于美国了,因为新中国起步晚,不少地方落后于人没办法,有些方面做的很不错,但还不够,得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