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996 工作制”变得日益普遍,几乎加入创业公司,就等于接受“996工作制”。
其实,“996 工作制”起源于 2000 年左右,这种朝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模式,在那时期,帮助国内一些科技企业成长为行业巨头。
然而,“过度加班”、“过劳加班”现象对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再生产循环,对劳动者个人生存与发展,都造成负面影响和伤害。
那假如确实执行“八小时双休”工作制,对于我们的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汽车制造商的福特就给出过答案。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主动执行8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就是福特汽车公司。
令当时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他不但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甚至严令禁止工人们超时工作以换取加班费。
福特甚至数次在厂区发表演讲,要求工人们“有时间多陪陪老婆孩子,做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还许诺工人少加班不会影响工资。
事实确实也如此,福特公司给工人的日薪是每天5美元,是当时美国其他工厂的2倍。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福特还挺良心,可千万别,良心这玩意儿,它就不是个合格的资本家该有的东西。
福特之所以会这么干,是出于一种对市场深入了解市场后,萌生出的商业理性。
虽然,福特公司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线模式生产的企业,并扩大了汽车的产量,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果福特的员工都买不起自家生产的汽车,那还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呢?那么扩大产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于是福特的公司,开始大幅度给工人们涨工资,其目的就是要让员工们能拥有充足的购买力。
这种行为甚至掀起了一轮行业“内卷”,使得其他公司也被迫效仿了起来。
而光买得起还不够,因为如果买了车,就是放在家里停着吃灰,人们还是不会买,这就得给他们提供有效需求。
那什么是有效需求呢?实际购买力+购买意愿=有效需求!
举个例子,老王想在公司边上买套自己房子,这个叫需求,但他只买得起老家的房子,这个叫实际购买力。
由于工作的缘故,他即使买了老家的房子,也不怎么有机会住得上,到头来还得白搭物业费,这就叫无购买意愿。
福特公司就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如果让工人们一直“996”,那他们哪有时间去开车呢?
于是福特不仅给工人涨工资,还增加假期,这样他们就能开着自己造的汽车,载着全家去旅行度假了,造出来的车,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所以福特主义的内核并不是大家常说的万恶流水线,而是让自己的工人有能力,也有意愿购买自己的产品,以达到内循环的效果。
科技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为何科技创新进程总是感觉缓慢了?
一个简单的逻辑
以前,工业社会,机器成本比人力成本低,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加速了科技创新;
当前,现代社会,人力成本比机器成本低,直接使用了人力,那就不会着急搞升级,放慢了科技创新。
所以提高福利待遇,增长假期,就能产生更多的消费意愿,而更多的消费意愿则对应着更大的本土市场,促进经济内循环。
最终,才能鼓励更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高新产业又能以工资和福利的形式反哺大众,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内循环。
而不是某些专家说的,“工资太高了,破坏市场秩序”以及“你不干,有人干”的市场风气。
大家认同这样的观点吗?欢迎留言探讨。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i0XWpJ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