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回复: 0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2-28 16: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蕴含了“中国”元素和“现代”元素,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特征,亦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充分借鉴人类现代化的有益成果,亦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本质属性,实现了普遍性与独特性的历史统一。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立足国情,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与人类现代化的一种独特样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本质要求以及伟大成就的根本结论,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从历史逻辑、比较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予以剖析。
1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自从资本开辟出了“世界历史”,现代化就成为各民族必然性的共同历史命运。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在“世界历史”展开中于1840年之后被动而悲惨地展开的。在西方资本主导的现代化历史洪流中,古老的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苦难历程,既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踏上现代化之路的艰辛探索和必然选择。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而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才从根本上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奠基,也才开辟出了现代化之路的光明前景。
立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所完成的历史奠基,我国第一次真正以完全自主的方式全方位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复兴之路。具体而言,作为一条契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拥有深远的战略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1954年9月,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即已提出实现包含“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国家现代化任务。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长远战略规划,目标是到20世纪末将国家建设为涵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目标,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对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安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透过历史纵深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
2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逻辑
就世界范围而言,现代化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到发达、从传统到现代的整体发展进程,是其在特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整体变迁。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步与社会转型,现代化是各国发展进程中的不懈追求和必然选择。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性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必须也应该展现出区别于世界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显示出基于中国自身特定条件和特定历史的独特规定性。我国作为典型的后发国家,仅用了几十年时间便已完成西方发达国家耗费数百年而实现的现代化历程。以比较的视野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绝非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现与翻版,而是坚持以和平主义为根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发展新样式。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发展环境等方面呈现诸多独有特征,具体涉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规模巨大、社会结构转型复杂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交相叠加等方面。由此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系列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现代化历史伟业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应予以明确的是,我们党奋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并不是围绕现有传统西方文明的叙事逻辑展开,而是内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因,因而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根本上区别于欧美方案。西方国家是以文艺复兴为先导、以科学革命为动力、以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内容,率先启动了现代化的步伐,并逐步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历程。
而二十世纪以来,一批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工业化的行列,勇于致力于实现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其中,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蕴含了“中国”元素和“现代”元素,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性特征,亦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充分借鉴人类现代化的有益成果,亦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本质属性,实现了普遍性与独特性的历史统一。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立足国情,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在根本上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与垄断性,有效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固化思维,为人类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3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党在新时代旗帜鲜明讲政治、立路标、明航向的又一伟大宣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积极加快完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致力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同时,提升国际循环水平和质量,从而进一步拓展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我们党积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成社会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变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主义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以坚定的意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进一步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借助大规模精准扶贫,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让更多民众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推动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我党团结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三农”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脱贫攻坚相关成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进,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相结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契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展开以及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逻辑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规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现实规定性的方式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新进程,为人类现代化、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g99Iox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