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回复: 0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二十三)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2-12-20 17: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的牛人不是多么能言善辩,而是能够面对愚蠢忍住、沉默不语。
——坤鹏论
专家说,阳之后的恢复怎么也得两周,从目前坤鹏论的感受看,还真得需要这么长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里好好休息,别得瑟,这届奥密克戎专治各种不服和得瑟。
一、前情回顾
在《读 探究知识是什么(二十二)》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四)
接着,苏格拉底指出,如果认可“人是万物的尺度”;感觉=知识,那么,很可能还会认可比刚才的结论更吓人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刚才的结论就是:闭目便忘。
也就是在通过学习认识了某个事物后,只要闭上眼睛,也就没有了对它的感觉,那么也就不认识它了。
那么,更吓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一个人在认识某个东西的时候不认识他所认识的这个东西。
泰阿泰德表示,这不可能!
苏格拉底说,如果一个人捂住你的一只眼,问你能不能用这只被捂住的眼看见他的袍子?
泰阿泰德回答,他会说,他不能用这只被捂住的眼,但是能用另一只眼睛来看。
这也就意味着,他同时看见又没看见同一个东西。
如果看见=认识,没看见=不认识。
那么,他一只眼看见了,另一只眼没看见。
自然结论就是认识又不认识同一个东西了。
而且,一旦将知识和感觉当作同一个东西,就不得不面对诸多这样的问题。
比如:有没有可能既清楚又模糊地认识;是不是只能认识附近的东西而不能认识远处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既强烈又微弱地认识同一个东西等。
另外,除了看,还有听、嗅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都会遭遇这样的攻击。
二、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五)
“现在,也许你要问,普罗泰戈拉本人会提出什么论证来捍卫他的观点?我们要不要尝试讨论一下?”
泰阿泰德马上表示:“一定要啊!”
“我们刚才为他辩护的时候所说的这些话,他会和盘托出,而且我认为这时候他会向前走一步,带着不屑的口吻对我们说……”
以下就是苏格拉底模仿普罗泰戈拉所做的一段长篇论证。
“这位苏格拉底,好样的,你在这里吓唬一个小孩子,向他提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同一个人记得又不认识同一个东西。”
“这孩子被吓到了,就说‘没有’,因为他不能够预见到这个回答会带来什么结果,就这样你们在论证中把我证明为一个笑料。”
“但是,粗心大意的苏格拉底,事实是这样的:当你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我的任何一个观点,只有被问的人像我一样做出回答而被难住了,才算是我被驳倒了;要是他的回答跟我的不一样,那么被驳倒的只是那个被问的人自己罢了。”
“举个例子来说,你认为有人会同意,某个人过去经验到某个东西,现在不再经验到它,那么他对这个东西的当前记忆跟他当时的经验是同一个东西吗?”
“远非如此!”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严群对于这段的译文:
“轻薄的苏格拉底,情况如此:你用问答检查我的学说,被问者答如我所欲言,被驳倒就算我被驳倒,否则他被驳倒,与我无干。譬如,你想有人会承认,过去的感受在目前记忆中仍同当时的感受?大不然。”
真是简洁、准确呀。
“或者,你认为有人会拒绝承认,同一个人有可能认识又不认识同一个东西?”
“或者,就算他对这点有所担心,你认为他会接受,发生变化的人和变化发生前的人是相同的人吗?”
“为了避免彼此在字面上取巧,我们说,他认为一人总是一人,即使日新月异而岁数不同,也不会变成若干人以至无数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在挑剔对方的字眼,倒不如说,他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几个人的连续,或无数人的连续,因为只要“变得不一样”持续发生,就会有无数人持续出现。
“相反,他会说:‘嘿,先生,以更有风度的方式来反驳我的说法本身吧。如果你有能耐,就去证明诸感觉对我们每个人并不生成为私人的,或者,就算它生成为私人的,显现的东西也不仅仅对这一个人‘生成’——或者用‘是’这个词。”
看严群的译文:“请用较光明正大的态度针对我本人的话,有本事,请证明,无有对各个人特殊的知觉,或者证明,知觉即使特殊,所显现于个人者,亦不仅对个人变为如此、或‘是’如此——倘必欲用‘是’字。”
也就是说,有本事就去证明感觉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或者证明,就算感觉是特殊的,也不能由此推论,对每个人呈现的事物只对他才变得(或“是”,如果我们可以用“是”这个词的话)像它呈现的那个样子。
“当你谈到猪或狒狒的时候,你自己的行为就像一头猪,更有甚者,你诱导你的听众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的著作,这个做法很不光彩!”
“我的确主张,真理就是我所写的那样:我们各人都是‘是的东西’和‘不是的东西’的尺度。”
“但是,这个世界上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全是有区别的,所以,对这个人而言‘是’并且‘显得’这样,对另一个人而言‘是’并且‘显得’那样。”
“我的意思远不是说,也绝不主张,智慧和有智慧的人不存在。”
“我所谓有智慧的人,是指能变化的人,他可以把对一个人‘显得’并且‘是’坏的东西变成对这个人‘显得’并且‘是’好的东西。”
严群对此的翻译是:“我所谓智者,能变化人,使好事物,不使坏事物,显现于人并对人‘是’。”
“再次提醒,不要对我刚才说的话咬文嚼字,纠缠于一些措辞,要更明确地了解我所说明的意义。”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3Q6H9Y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