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北斗又迎来新消息了,在用户规模,技术上等等都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中国来说,是绝对性的好消息。
这回头来看,真的谢谢当年的欧洲,把中国踢出伽利略,你们做得太对了,也就是因为你们这样做,才成就了我们现今的北斗。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北斗系统到底经历了什么。
好消息!中国北斗再上新阶梯
中国北斗,很多人应该了解过了,这是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并且属于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相对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也有独特的一面,并且拥有其他导航系统没有的东西,所以,中国打造的北斗就是不一样。
同样,中国北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并且可以在全球范围之中,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而它与其他GPS最大的差异化,就是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这种功能在很多手机上已经运用起来了。
就算是自己的手机没有信号,也可以利用北斗求救,来锁定自己的位置,所以,非常地强大。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北斗可能用来导航的人较多,的确我国的北斗三号全球范围定位精度。
按照公开的数据显示优于 10 米、测速精度优于 0.2 米 / 秒、授时精度优于 20 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 99%,完全足够大家使用了,当然,部分地区是可以达到毫米级别,大家也用不上。
而这一次,我国在北斗三号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后首次全面总结的会上,我国已经公布看,北斗已经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同时,我国已经通过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成体系突破卫星导航领域百余项关键技术,新研百余种宇航级器部件,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显著带动我国航天、电子等领域跨越发展。
并且中国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领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所以,针对我国来说是好消息,中国北斗再上新阶梯,用户规模,技术等都实现了自己 的突破,创造了新高点。
然而,说到北斗能够达到现今的成就,我们的确需要感谢一下当年的欧洲。
“感谢”当年把中国踢出伽利略,成就现今的一流北斗
的确,曾经在中国建设北斗的时候,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与中国还有一段渊源。那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欧洲主动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当时的中国,也只有北斗一号系统的基础性。
中国可能也是打算能够在合作之中进行技术的互补,学习,所以,在欧洲邀请之后,我国直接就加入了。同时,由于当时中国的加入,也可以为该系统注入资金,缓解其压力。
所以,在2004年的时候,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
希望能够在卫星系统的高端技术合作上,能够有一次大的突破。而且在当时我国北斗一号系统,也只是服务在我国区域为主,没有现今的全球系统。
然而,在中国加入之后,特别是技术合作方面,实质上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欧洲对华禁运。
所以,在2005年的时候,“伽利略”首颗“中轨道”实验卫星发射,标志着欧盟“伽利略”计划从设计向运转方向转变。过后,欧洲就转向了,不断进行对中国排挤,踢出中国。
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
所以,这钱就“打水漂”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决定“单干”,也意识到了——只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自己的独特创新才行,就有了二号系统的发展。
“北斗”二号横空出世,不仅使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与美国GPS一争高下的愿望大打折扣,也冲淡了“伽利略”未来的市场前景。
当然,过后,中国一直都依靠自己的技术,继续的发展,研究等等,最终有了北斗三号系统。
所以,看到现今的北斗,的确中国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拿钱去合作,结果还被“放鸽子”。
总结
综合来说,中国的技术发展是越来越强大,未来中国的北斗还会建立下一个系统——可能就是北斗四号系统,那它的实力可能比现有的三号系统更强。
而且,从中国航天发展的实力来讲,下一代系统必然会实现新突破,这是趋势。按照我国《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显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发展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更加泛在、更加智能、更加融合的综合时空体系。
北斗系统依然是核心,并将把所有与时空信息有关的新兴技术,全部纳入该体系里一体统筹,同步发展,加快发展,预计目标是2035年全面建成综合时空体系。
到时候,在中国下一代北斗发展出来之后,无论是在水下、地面、室内、空中,甚至遥远的太空,都有“北斗”,都有中国的时空体系,能够连接我国北斗系统的信号,这是绝对具有更强的影响力的。
所以,我们也期待早点能够建设完成,让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够用上中国最厉害的北斗。
我们也不是吹牛,大家可以看看中国这些年的航天发展,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任何的航天计划,都能够稳定的实施下来,并且是按照时间节点来,我国说2035年全面建设完成,那就不太可能有任何的变故了,这就是大概得情况。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VhFcCZ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