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又一单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落地。近日,“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该项目为全国首单“定向绿色CB”、全国首单“融资租赁公司CB”以及全国首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加载CB”。
在全球债券市场上,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债务融资工具。但从国内市场看,其正式推出刚满一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业内分析认为,我国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对这一融资工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是以发行人资产或资产池提供担保,约定由发行人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收益支持,定位于“资产和主体双重追索”的结构化融资工具,帮助企业盘活沉睡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股权等多种类资产。
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批获批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其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医疗健康、公共事业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其中清洁能源板块收入占比最高,2022年占比达42.44%,涵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
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上述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付清洁能源项目发电设备款,涉及4个光伏或风力发电项目。经测算,该期债券所支持的清洁能源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2.3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其他污染物分别为211.86吨、318.84吨、46.15吨,替代标准煤63.24万吨,对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浙商银行了解到,该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由浙商银行独立承销。
“经过数月准备,我行利用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产品‘资产和主体双重信用’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CB+CRM’创新方案,即在抵质押基础上,项目全额加载浙商银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为发行保驾护航。”浙商银行投资银行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看来,此次债券发行是企业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产品的创新突破,表明了资本市场对企业主体信用的认可。“浙商银行在产品结构设计、定价和融资便利性等方面给予了专业的指导,银企共同探索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绿色金融等国家重点领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聚焦绿色能源产业赛道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的信心。”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以来,该行全力探索存量资产盘活,形成存量资产盘活全价值链条服务,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等创新产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企业转型等高质量发展领域项目投资。同时加大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企业、投资人、社会等“多方共赢”。
“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是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推出的,其进一步完善了银行间市场的产品体系。”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的优势与当前形势下民营经济、城投企业、绿色经济、科创等领域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的主题有很好的结合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举例而言,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的担保资产范围较广,且对资产池也不再作同质性要求。存续期定期跟踪评估资产池,当担保资产价值覆盖不足时,可以要求发行人置换或追加资产。这些安排在保证投资人权益的同时,非常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
未来需求空间广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精神,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2022年5月,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开展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正式推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
“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的推出,旨在支持民营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保证性租赁住房等重点领域。通过现有产品发行来看,发行人通过发行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产品,利用该类产品特有的‘主体+资产双重信用’支持,高效盘活自身资产,提高发行额度,压降融资成本。”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分析师李程表示。
李程指出,交易商协会在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项下,推出“保障性住房租赁CB”,以引导资金流向住房租赁领域,通过“绿色通道,专人对接”等政策优惠,为民生等重点领域提供定向的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相关业务。如今年3月,江苏银行扬州分行成功为扬州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2023年度第一期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
今年5月,浙商银行独立主承销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成功发行。浙商银行投资银行总部相关负责人彼时表示,该行协同发行人梳理资产,设计整体盘活方案,实现持有物业的创新、高效盘活。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市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截至目前,有10只带有资产担保标识的债券发行。对比国际市场,相较全球存量规模已达2.91万亿欧元(2020年末数据)的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体量而言,从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来看均有相当差距。”李程表示。
谈及国内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目前面临的挑战,李程表示:“发行人方面,目前国内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产品的发行人主要是非金融机构,以城投公司为主,担保资产优先选择土地使用权、不动产、准不动产等资产类型,相关资产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市场认可度不高。对于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发行人而言,或难以提供充足的满足监管要求和市场认可的抵押资产。投资人方面,已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通常采用抵押担保模式,目前的交易结构设计未对投资人提供额外信用保护,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担保资产无法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亦无法实现担保资产的风险隔离。”
“由于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市场规模较小,在投资管理的实操方面,市场主要参与主体亦未匹配相应的准入标准和投资流程,投资积极性不高。同时,相关配套机制尚不成熟,市场对于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产品特有的信用增进机制认可度不高,相关主体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债项等级提升困难,发行利率难以实现实质压降。”李程表示。
因此,李程建议:“产品创新方面,未来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仍需要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违约预警机制、法律安排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此外,应加强对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定价效率。相关法律也应当明确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及其担保资产的法律确权和监管安排,切实体现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这一创新产品的特征及优势。”
对于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的未来趋势,杨海平分析认为:“商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需要帮助地方政府和产业主体梳理资产,在利用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盘活存量资产方案设计方面提供更多的融智类服务。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在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实体经济痛点、助力实体经济修复的同时,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程认为,未来,随着市场对该类产品的了解程度加深,相关配套制度政策进一步细化,发行人和担保资产的种类也将进一步丰富。“随着相关立法、政策法规等配套规则的不断完善,发行主体、抵押资产和投资主体有望实现扩容,未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发挥底层资产增信作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券融资效率的需求将不断增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的市场需求也将提升。”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71SSdI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