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王晶)新时代的中国北斗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未来,中国北斗将如何让更多人、更多行业受益?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透露,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提供“永远在线”的安全保障。此外,北斗系统计划明年发射3至5颗卫星确保稳定运行。 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突破1000亿次 —— 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标准配置。 冉承其在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128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1.3亿部,占上半年总出货量的98%以上。手机地图导航中,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突破1000亿次。 “特别是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已进入大众手机,在深圳、重庆、天津等8个城市开通车道级导航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冉承其说。 冉承其进一步表示,北斗三号在轨3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星上300余类、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性能优异。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米,亚太地区性能更好,服务性能全面优于设计指标。 如今,北斗深度融入基础设施、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据冉承其介绍,北斗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健,基础持续夯实,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软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构建国家检测认证体系。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支持北斗系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行业领域全面覆盖,应用深度持续增强。截至今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超过800万台,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公安达180余万台。通信授时、气象监测、应急减灾、城市管理等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冉承其说。 资料图:2022年1月24日,位于山东烟台高新区的中国航天513所展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片来源:CFP) 提供“永远在线”的安全保障 —— 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进入手机 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已进入手机,冉承其介绍,在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依然可以发送短信、提供机主的位置轨迹,给机主提供“永远在线”的安全保障。 前不久,首部支持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上市。冉承其解释称:“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进入手机,其实是在北斗三号立项认证的时候,大家就有的梦想。为了让这项服务进入终端,首先建设了北斗短信的短报文民用平台,把所有的短信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结合起来。同时短信服务能力怎么能够进到手机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经过大家联合攻关,攻克了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技术。” 目前,进入手机的芯片成本可以做到大约10元,实现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 记者了解到,有了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这项服务,就不用担心在没有信号时会和外界失去联系。“连线和在线,就是北斗提供的安全保障。”冉承其说,未来这项技术将向国内手机厂商开放,提供更好的服务。基于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可以确保亚太地区的大众都能享受这项服务。 资料图(图片来源:CFP) 北斗系统45颗卫星在轨提供服务 —— 明年计划发射3至5颗卫星 强化星座 冉承其透露,在计划里已经安排了备份卫星的投产或者研制,明年计划要发射3至5颗卫星,进一步强化星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冉承其介绍,北斗三号在轨卫星,加上原来超期服役的北斗二号,一共有45颗卫星在轨提供服务,系统的性能很好。但还要继续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提升,所以丝毫不敢懈怠。在把天上的卫星和地面的系统管好、用好的同时,积极推动备份卫星系统建设,确保系统更加可靠。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既然承诺要向全世界提供一流的服务,我们就要竭尽全力确保它。”冉承其说,在此基础上,后续还要进一步深化发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我们现在还没有起名字,假设是北斗四号系统的话,应该比北斗三号系统更好用。” 更好用表现在,系统本身的性能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和新兴技术,比如移动通信、低轨通信、传统惯性导航等深度融合。冉承其称,下一代是更加泛在、更加智能、更加融合的系统。三个“更加”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北斗系统依然是核心,但是会把所有跟时空信息有关的新兴技术全部纳入到这个体系里,一体统筹,同步发展,预计在2035年全面建成。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whUtH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