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回复: 0

终于临港开始不卖地了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24 1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每年都会有一个全年供地计划,今年的已经出来了
有几个核心关键数据,依然能够看到上海土地市场供应的稳定
商品房住宅供应505-605万㎡,市中心黄浦依旧以旧改为主,闵行、普陀、虹口加大了供地的比例
除此之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细节是
临港土地供应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地下滑
去年,2022年临港的供地计划还有190-200万㎡,前年,2021年也有60-80万㎡,而今年却跌落到了20-25万㎡
这什么概念,直接约是去年的十分之一,意味着临港今年减少了将近90%的供地比例,是五个新城里最低的,连金山都不如
关于临港,这是一个不太出乎意料,但着实挺令人感概的变化
细微数字的改变背后
代表着临港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态度,以及此时此刻面临着怎样的状态
01
为什么会感慨,来感受下临港的“过山车式卖地”
标题说的不卖地,当然不是完全不卖,而是大幅缩减了供地比例
之所以临港会被关注到土地的变化,是因为之前卖地有点太夸张
直接来看,2022年,临港一个板块的供地面积,就超过了其他新区之和,达到惊人的190-200万㎡,按照容积率为2计算,供应的房源将达到4万套
去年,供地量占据了上海全市整体的1/3,这就意味着2023年往后的新盘中,临港新房,肯定会呈现供应井喷
但是实际上,再看住宅供应方面,早就已经供过于求
说到底,临港目前还能再卖几套房子,够卖几年?
有人统计过这个数字:2023年临港预计供应约3.5万套左右住宅,相当于2022年2.5倍
按这两年临港的去化速度来看,临港一年新房成交量最多也只有1万套,所以光是目前的新房存量,就够临港再卖三年,绰绰有余
也正因为供应井喷,今年以来我们发现,临港新房的去化数据实际上进入了慢行通道
目前临港的项目基本都不触发积分,且认筹率不高
来看几个新房案例:今年上海目前为止的前几个批次,临港在售的新房,基本都没有触发积分
且认筹率较低,部分连30%都不到
临港楼市肉眼可见的没有当初那般火热,与2021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据统计,2023年,临港待售在售的项目,就有32盘之多,房地联动价都在3万/平左右出头,差不多的价格、差不多的产品,肯定要陷入竞争红海
再看二手房,显然也遭遇了新房的挤压
当初炒上天的临港二手房卖到6.5万,也最终挤掉了泡沫,目前临港最贵的二手房,均价也只有4.3万/平
未来三年,临港的供地减少了,但是新房供应不会减少,二手房也会受到新房的挤压,价格回到合理的轨道上来
临港楼市,现在差不多回归到它本该有的真实样子了
02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临港紧急叫停土地供应的原因
为什么一直是郊区供应主力的临港,说不卖就不卖了
临港大有壮士断腕般的果决,除了新房供应过大,我们结合人口数据来看,就知道这是不得已之举
说实话,这有点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说,也是临港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之前我们也有写过这样的文章,抛开那个远期规划的250万的大目标不谈
2025年,临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临港新区片发展人口指标为常住人口80万
距离2025年只有3年不到的时间,截止2021年临港的常驻人口为45万,这相当于还差35万,几乎是一半
意味着接下来的2年内,每年需要有17-18万的人口净流入
这什么概念呢?2022年全上海落户的人数是63536人,临港每年将面临约3倍于全上海市落户人数的挑战
这显然是一个不易实现的目标
再来感受下,整个上海外来人口增速整体放缓的现状,你就知道这有多难了
去年全上海常住人口减少了13万,是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三次减少,且是减少幅度最大的一次
所以,人口增速放缓,不仅是临港要面对的难题,而是在整个上海人口增速都放缓的大背景下,迎接的一大挑战
也因此临港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完成自己的250万远期使命和80万小目标
估计要出台所谓“逆天”的政策才可以,但目前来看,这显然不现实
按常规速度,临港人口的增速,实际上没有能够匹配房地产开发的速度
显然,临港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03
人口没有强导入,临港留人的方法目前也还比较单一
我们看到临港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夯实产业
最近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没有
4月9日,临港管委会与特斯拉签约
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建造新的超级工厂,专门生产特斯拉储能产品Megapack
曾经争得你死我活的特斯拉第二工厂,最后还是选择了临港,而目前临港不仅拥有特斯拉超级工厂,同时也拥有特斯拉超级储能工厂,进一步稳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
当然还有前段时间的“东方枢纽”规划,临港也是也是毫无疑问受到了直接的利好
从地图上看,临港和上海东站其实离得不远,所以临港区域的人通勤时间也会进一步缩短
未来两港快线(南汇支线)可直达上海东站,计划2025年通车,将与机场联络线跨线贯通运行,预计从105开放区站最快15分钟到浦东枢纽
解决了交通问题,对临港之后的产业发展,人口导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等到那时候,再提高房地产开发的速度,也不迟,且更稳妥
一方面,住宅降低供地比例,另一方面,临港产业发展频频有大动作
临港正在不断巩固自己在工业发展的稳健位置
但是,如何留住这些人在这里定居生活
不得不承认,临港的生活氛围、配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满眼看到的是这里的潜力,但是在城市的基础配套上
比如商场配套,文化设施、城市基建的繁华活力程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单来说就是
城市的活力标准是二、三产业,临港的城市活力不够,所以对人口吸引力还不够
所以即便有很多产业落地,这里还远未达到“城市”的宜居程度
在这个人口大背景下,临港目前的发展方向更朝着
吸引人来工作→希望他们留下来→最后定居临港,成为临港人
目前的住宅开发和供应,肯定是足够这几年的人口增量的,发展的重点应该向第二、第三产业,等到临港真正有了一个独立滨海新城的雏形,才能吸引更多人来
这才是临港接下来想要做的
04
所以,目前缓一缓临港的房地产开发速度,这其实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对于全国而言,新区实在太多了,我国当前全国县及县以上正在建设的新区足足有3500个,它们所规划人口总量达到34亿,可以装下接近一半的世界总人口
很多新区沦为空城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新区的发展最难的部分,就是要在合适时候,戒掉地产开发,回归招商引资,发展城市活力
所以,此时此刻临港放缓卖地速度
这个动作说明,目前的临港正在追求一种平衡,是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平衡,同时也是这个板块职住的平衡
显然,临港并不想成为一个纯靠房地产驱动发展的新区,它未来会将自己的目光更多聚集在产业,配套上
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临港的资源填充,留一点时间
交通也好,产业也罢,各方政策倾斜下临港人才依然会持续涌入,且带着顶层的意志而来
潜藏的巨大人口红利就在眼前,只不过会平缓释放,将时间周期拉长
而现在,临港选择不再疯狂买地的背后,也是想要给到这个被赋予希望的新区,一个更好的交代,一个更合适的开发节奏
换句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信号
二手价格有降低,新房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如果要在上海投资,临港的未来依然有想象空间
至于那些真正想要在临港安家落户的人
新房选择余地多的现在,就是他们最好的时候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o0M33xU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