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们常说月蚌相争,渔翁得利,然而中炬高新自上市以来,两大股东互掐的场面层出不穷,然而获利的可能不知道是谁了。因为自该公司上市以来,出现了首次年度亏损,这对一个上市公司而言,打击是非常大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主要还是受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下称“工业联合”)诉讼一审判决的影响,22年的年度报告中就预计亏损负债为11.78亿,并营业外支出也不断增加,这就是使得公司的业绩下滑,净收入下跌负债不断升高等主要原因。
对于诉讼案的内容,相关人事表明本公司已经上诉,并且从新提交了材料,企图扳回一局,为自己的亏空做出一些弥补。
虽然公司的大股东发生了改变,但是内部的管理层次和运作方式并未发生更改,如果后期会进行调整也会进行公示。
有相关媒体爆出,中山润田背后的控股股东是宝能集团的姚振华。这就让那场长达八年的股权之争有了一些“果子”的结出。
但是一直有酱油老二之称的中炬高新却与行业老大海天味业演化出来巨大的差别。在这场风暴过后,如何重回市场,重拾消费者的心与信任,在业界中的名声重振兴,成了当务之急。
一、八年之争,原因何在?
其实这场内部矛盾,始于一块地皮之争,工业联合因为翻到了好几年前的土地旧案,想要中炬高新,将两块面积巨大的土地的使用权交付到工业联合名下。但由于中炬高新认为这类行为过于离谱,便拒绝了。
所以工业联合就要求中炬高新赔付违约金高达51.51亿。这样的争辩终在中炬高新的一则公告中结束,大概意思就是默认了这比债务。
有很多业内人事分析,工业联合起诉中炬高新的目的看视是为了争夺地皮,实际上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削弱对上市公司的掌控力度,这样就会迫使宝能系放手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一事件使得两大公司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恶劣发展。
2015年,姚振华控股。那时候的中炬高新主要掌舵手的其实是火炬集团,但是其背后的实际主人确实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于一些经营方面的问题,前海人寿取代火炬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前海人寿将24.92%股权转让给了同为宝能系控制的中山润田。对于这些行为,火炬集团一直按兵不动,终于在七年后找准时机开始反击战。
就是这一反击使得火炬集团以2%的股权压倒性获胜,成为中山润田的第一大股东。但又因为宝能系资金链承压能力不足,使得中山润田不断地走下坡路,情势十分难堪。
二、海天的反超
谁能想到比海天早上市19年的中炬高新营业额竟然还追不上海天的营业额,那时候的中炬高新在上市了19年之久,却只能获得50亿的稳步收入。
而海天晚了19年,却拿下了200亿的价值,说来也是让人不敢置信,同为上市公司,还要19年的沉淀,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让中炬高新深深的感受到了差距。并且产品的各类渠道等都受到海天的压倒性碾压。真让人怀疑海天是不是有大神相助,果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如此明显的差距,如何弥补?但是中炬高新的竞争者可远远不止一个海天,四川的千禾味业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存在,千禾味业不断地优化创新自己的产品与营销方案,使得其大幅提升调味品的产能。
相比之下的中炬高新,好像开启了宫斗剧的开关一般,一心一意搞内部矛盾,面对竞争对手的猛烈超越视若无睹。这就使得其行业排名不断下降,竞争力也不断减弱,这一系列经营问题层出不穷。
最终结果就是各类竞争者的股市开始不断上升,而中炬高新的则是稳地踏步,相比之下只要亏损。
这八年的矛盾,失去了太多了不仅出现首次亏损,并且价值还高达6亿。还是得股东异位。这一系列的反应都值得反思。
一个企业只有内部团结,才能搞好外部建设。如果自己内部都矛盾不断,还怎么去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较量。这是一个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怎么到了大企业中还开始迷茫起来了。非要闹到亏损6亿元的高昂代价,才能醒悟吗?
所以到底是内部经营不善,还是竞争压力太大,又或者是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形式都不好等等使得这类情况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总总原因你有何见解呢?你是否认为内部矛盾是主要原因呢?欢迎广泛讨论。
今日热议:八年股权之争,姚振华痛失大股东之位,“酱油老二”沦为亏损王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nWv3xsI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