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国英
再紧密的盟友,也存在利益争夺,
而且,这种争夺,有时还相当残酷。
昨晚,欧洲央行顶住压力,决定按原计划再次加息50个基点,且是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全部上调。
欧洲央行的这一决定,有一点出人意外,更直接将美国逼上了一个难堪之境。
确定,事关3月份加息50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早就计划好的,但是,在瑞士信贷传出暴雷之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有可能暂缓加息或者仅加息25个基点,以便平缓当下欧洲银行业的压力。
但是,现在欧洲央行还是强行坚持加息50个基点,这当然是对欧洲银行业风险相对可控的一种自信,但事实更是对美国的一次无声反击。
先回顾下近期西方银行业危机的反射链:
上周末至本周一,美国中小银行连续暴雷,包括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数量多达近20家,然后,白宫紧急出手,向这些暴雷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白宫紧急出手,但是,市场并没有买账,尤其是美元指数周一依然大跌,这下让白宫彻底慌了——于是,周二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欧洲的瑞士银行也要暴雷了了,这个传闻一经发布,不仅瑞士银行崩了,欧洲德法英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巴克莱银行)也同一时间开启了大幅跳水模式。
这其实就是负向博弈,欧洲的祸事,事实成了美国的喜事。
在美国媒体突然传出瑞士银行也要暴雷、欧洲银行业近乎全线跳水之后,美元指数当天就立马稳定了,并且还迎来本周三的疯狂上涨。
对此,瑞士政府肯定急了,不仅瑞士政府急了,事实整个欧洲银行业都有点急了。
但是,急也没用,毕竟,传言瑞士信贷要暴雷,这仅是美国媒体发布的莫须有消息,而不是美国政府或美国相关机构确认发布的。
急也没用,但是,瑞士政府还是要出手,在瑞士政府(以及欧洲央行表态)紧急出手之后,昨晚(本周四)整个欧洲股市迎来大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开始中幅下跌。
说实话,这一轮西方银行业危机的反射链回顾下来,美国有点不地道,为了争夺全球流动性维稳自己的金融稳定,是美国先给欧洲来了一记绝杀。
美国银行业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是批量的,是规模性的,而欧洲银行业即便存在风险,事实也远远没有美国那么大,你突然来一个媒体莫须有的发声,将别人拉下水,继而拯救自己的全球流动性,这肯定是不地道的。
话说这次美国媒体突然传出瑞士信贷要暴雷,这种隐秘的舆情战,确实让人防不胜防、且无法自辩,因为,事关瑞士信贷的问题,两年前确实存在,而且当时问题还很大,即便这两年瑞士政府和瑞士信贷主要股东合力降低了其中80%的风险,现在也不能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这就是无法自辨,面对美国媒体的突然传言,只能捏着鼻子受。
无法正面自辨,欧洲只能无声反击。
于是,昨天瑞士政府果断出手,昨晚欧洲央行坚持强行加息50个基点。
欧洲央行坚持加息50个基点,这事实给美国出了个难题——我(欧盟)自信能够抗得住银行业系统风险,你(美国)敢不敢跟?
这确定给了美国一个难堪,在欧洲央行坚持加息50个基点之后,下周,如果美联储不跟(不加息或加息幅度低于预期),那么,全球部分资本会选择抛弃美元拥抱欧元,如果美联储跟(同比例加息),那么,美元指数或许会稳住,但是,这对本已陷入危机的美国银行业将构成进一步的重创,美国银行业整体的风险敞口将进一步放大。
其实,美欧之间的全球流动性博弈,过去一年,一直撕扯得很厉害。
在去年2月底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美国,欧洲股市大跌,美元指数则是疯狂上拉了半年多。
然而,从去年9月底开始,针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欧洲主要大国开始“嘴上特别积极,实质一般积极”,在针对俄乌战争的态度适度调整之后,欧洲股市开始连续反弹并创下近一年的新高,而美元指数则开始一路走低,直到最近一个半月才开始再次向上。
所以,不要认为美欧作为盟友就没有矛盾,事关利益,矛盾其实是永远存在的。
如果下周美联储选择同等幅度加息,那么,美欧之间事关全球流动性争夺的隐秘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当然,这一加剧必将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极端情况下,美国有可能会再次通过外围地缘政治的疯狂拱火,以迫使全球资本再一次支撑美国(关于这一逻辑,明天文章再细说)。
美欧之间隐秘的金融利益矛盾,
这是我们直接或间接争取欧洲的筹码之一,
同时,针对美欧金融利益矛盾对全球的风险溢出,
我们当然也有防范的必要,
所以,今天央妈降准了。
在美欧抢夺全球存量流动性、且金融利益矛盾剧增之际,央妈没有动用货币价格工具(利率),而且仅仅小幅降准,这既是对国内经济复苏和全球增量流动性(重点是中东和东南亚)选择中国的一种自信,同时,这也是为美欧金融风暴的可能到来、以及由此导致的风险溢出,在做一些提前性的防范。
最后,再谈一谈今天的市场。
1,消费电子板块震荡拉升,工业富联强势涨停,股价1个月涨超40%,创近一年新高。
2022年工业富联营收5118.5亿,同比增长16.5%,净利润200.8亿元,与2021年持平,这两年工业富联的收益增速没有太多亮点,因此股价也长期保持震荡,只是最近一个月才崛起。
当前,工业富联主要有三大块业务,分别是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和工业互联网,其中云计算(主要是硬件服务器和存储器)收入2124.44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连续增长5年;通信及移动网络(手机代工)营收2961.8亿元,同比增长14.4%;最具想象力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占比最小,仅为19亿,同比增长13.5%。
受益于最近数字经济的火热,致使业内对AI服务器的需求迅速提升,工业富联作为服务器代工巨头,也就顺势站上了风口,但工业富联终究只是家代工企业与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并无太大差别,市场应不会给予太高的估值,除非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占比能够超过30%,工业富联作为数字经济的巨头才算名副其实。
2,700亿“东北药茅”闪崩跌停,股价创年内新低。
长春高新开盘后不久股价开始跳水,之后直奔跌停,很多投资者不明所以,咨询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不仅否认了集采、海外竞品降价、财报数据泄露等传言,对跌停原因也是一无所知,甚至还欢迎有相关线索的投资者联系企业。
我们认为,长春高新突然跌停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长春高新已经过了业务高速增长时期,因而不再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再加上时不时因为传出公司主要产品要纳入集采就大跌,已经让很多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
另一方面,最近“中特估”和数字经济超强的吸金能力,已经让很多股票都陷入了深度回调,如果“中特估”和数字经济行情持续演进,长春高新莫名跌停或许不是个例,可能还会有其他诸如食品饮料、新能源、军工等领域的白马股惨遭杀跌。
3,国际原油价格止跌反弹,石油股走强明显,三桶油纷纷拉升。
三桶油走强,除了与国际原油止跌反弹和“中特估”有关外,可能还与近期巴菲特再次增持西方石油有关。
巴菲特自去年2月底开始买入西方石油到现在就一直在增持,其主要逻辑就是巴菲特看到新能源的火热与传统能源受到冷落,形成了较强预期差。
我们认为,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新能源固有的脆弱性以及传统能源还有着化工原材料的属性,因此传统能源在未来经济中仍将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此外,近年来对新能源投资过多造成对传统能源投资不足,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大传统能源产能的维护与扩张都要持续的投入,近年来的投资不足,可能造成未来的产能受限。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n7vn5Qg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