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站内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回复: 1

《STORY》读书笔记:情感与感情

[复制链接]

6

主题

7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3-3-10 16: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感是一种短期的体验,达到高峰之后便迅速燃烧殆尽。
感情却是一种长期的、具有渗透性、弥漫性和知觉性的背景情绪,可以为我们人生的整天、整月或整年增添色彩。
——[美]罗伯特·麦基《STORY》
<hr/>一、情感
罗伯特·麦基在《STORY》中提到:“世界上只有两种情感——快感和痛感。”
我联想到我们在阅读网络小说的时候,感受到的“爽感”。
无论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草蛇灰线延绵千里的伏笔被揭晓的一刹那所产生的、让读者被极大满足的期待感也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段子和梗把我们逗得吃吃发笑也罢,亦或是一段又一段波澜起伏的复仇之旅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最后都导向一个结局——读者会在内心里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并继续追读。
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我们孜孜不倦地、一本又一本地阅读下去?”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许我根本找不到答案,也许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但并不要紧,最起码我开始思考。
言归正传,以下斜体字部分均为罗伯特·麦基《STORY》书中原文。
首先,我们必须移情于人物;其次,我们必须知道人物想要什么并希望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第三,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生活中被押上台面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一个价值的改变便能打动我们的情感。
目前网络小说流行着“黄金三章”的说法,这个说法也引起不少争议,本文并不会就此深入讨论,而是思考一件事“为什么会有黄金三章的说法?它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我自己的阅读习惯,我认为上面这一段罗伯特·麦基的话,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网络小说作者,利用开篇小故事,迅速引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移情于主角,通过短短两三千字,就让我们知道主角想要什么,明白主角被押上台面的价值。
这也是我对“黄金三章”的理解。
它不一定是三章,也不一定是一章,它应该是因人而异,类似于教育界的“因材施教”,类似于医学界的“个体化治疗”,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吸引人阅读的开篇。
但是,究其根本,就是让我们移情于主角,关心他的一举一动。
再回到罗伯特·麦基的观点。
这种情况下,一个价值的改变便能打动我们的情感。
他所说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可以从正面转化为负面,或者由负面转化为正面。例如生/死,爱/恨,自由/奴役,真理/谎言,力量/软弱等等。所有这种人类经验中,价值负荷可以随时走向反面的二元特质,便是故事价值。
例如《奥术神座》这本书中。
开篇,主角魂穿到奄奄一息的路西恩·伊文思身上,他穷困潦倒、身体虚弱,紧接着便目睹了中世纪教堂烧死女巫的情节,种种迹象让他感觉到不对劲,最后揭露真相——教堂的主教用神术烧死了女巫,这是一个有神术和魔法的世界。
这个开篇,故事价值是负面的。
广场上火烧女巫,以及大声呼喊的人群,在我们以及主角的观点看来是愚昧的——负面。
最后,神术出现并烧死女巫,主角意识到这是有着神术和魔法的世界——故事价值被改变。
故事价值被改变,作者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主角接下来会怎么做?
之后的剧情逐渐展开,他开始赚钱,学习文字等等一系列有着正面价值的故事,但是,故事价值在一个正面之后,就开始一个负面,循环交替。
比如,主角发现可以翻找富人所丢弃的垃圾来挣钱——一种由穷到富的正面转变时,他的行动由于并未做掩饰,而被当地的黑帮注意到,引发了下一个负面转变——黑帮混混上门,主角挨打,钱被抢走。
当黑帮上门抢钱这个负面转变发生时,又引发了下一个正面转变——主角对于知识和力量更加渴望,因主角的善良而交往的一家底层人,有一个即将被贵人看中成为骑士的年轻朋友,他带着主角进行了复仇。
复仇之后,又有了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在故事价值的不断正/负变化中,故事情节如同一辆火车,往前不停行进着。
当然,《奥术神座》这本书能火,并不仅仅因为它完成了故事价值的交替变化,但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价值变化这一点。
故事必须创造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之间的这种动态交替,才能符合“回报递减定理”。
回报递减定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故事中,都同样成立:我们对某事的体验越多,它产生的效果就会越少。
二、感情
一旦价值的转变产生一种情感,感情就会随之发生。
就像给一副铅笔素描涂上颜色或者给一段旋律配上管弦乐队一样,感情使情感变得具体。
假设一个人热爱生活,一帆风顺,那么当他恋人死去的时候,他会悲伤,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会从悲伤中恢复过来,继续他的生活。
假设他无论做什么都失败,日子非常黯淡、紧张而郁闷。然后,他突然得知恋人逝世。那么,他很可能会随她而去。
在电影中,感情被称为基调。
在《STORY》书里,作者接下来又举了几个例子,在此不赘述。
我的理解,感情是底色,例如我曾经读过的村上春树的小说,底色就是忧郁的,就连书中的正面价值——和女性角色的性爱,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愁绪,有一种释放不够彻底的感觉,如同“里急后重”般不顺畅。
在《奥术神座》里,作者对感情的铺垫也很值得学习。
在路西恩前往新世界时,感情的主要基调是黯淡的。
阴暗、潮湿的下水道——主角独自学习、练习魔法的场所。
贫民窟——主角的住所。
魔法学徒圈子——必须躲躲藏藏,各种接头暗号等等细节描述,表明他们对于教堂的惧怕。
也许是作者觉得太过于黯淡,于是在前往新世界之前的故事里,有了唯一的光亮——音乐。
学习音乐的殿堂——亮色。
教导他音乐的老师——亮色。
学习音乐后给他带来的财富、地位——亮色。
音乐,是这一段故事里,唯一彻彻底底的光亮,它让主角有了希望。
如果把主角的住所、练习魔法的场所、魔法学徒圈子,都用亮色表示,其实故事也能够进行,故事价值的正反交替不会受到影响,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故事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hr/>我的水平有限,这篇笔记也只能写到这里。
最后隆重推荐这本书——《STORY》,作者罗伯特·麦基。


我正在读第三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我这篇读书笔记引起了你的兴趣,麻烦点个赞吧,比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23-3-10 1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只有两种情感——快感和痛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