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个人感受(非常不靠谱,谨慎看待):
一个人偏好情感功能,可以理解为这个人“能意识到人是有情感的”(而不仅仅是在头脑上知道)。在意识到一个生物(自己、他人、甚至动物)的情感的瞬间,价值判断就形成了。像呼吸一样自然,自然到让t人觉得这是一个完全不过脑的功能(如果不把“动脑”局限于逻辑思辨的话,应该也是动脑了的)。
所以情感判断是不会有“分析”过程的,就算有所谓的过程也只是自己需要借助外界信息、场景来提供自己意识到情感并进行判断的素材,但在意识到情感的瞬间,其实就已经不需要再去分析了。
分析,更可能是t在进行权衡,让自己的情感判断更合理化。对fi来说,会借助te来让自己的价值观更能服众;对fe来说,会借助ti来对外界的价值观进行筛选。
当我们说,狗狗有类似人的情感,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虐狗,会让它恐惧,你长期忽视狗,会让它抑郁,它会绝食、失去求生意志。这就是情感。所以在意识到这些情感的同时,什么事情好,什么不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下就明白了,不需要再分析。
fi更多是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你控制我、忽视我的个人意愿,你为了你的私欲、甚至是一时的怒火而来骂我、打我,强迫我去按你的意愿生活,这一切都有可能危害我的心理健康,那我就与你抗争到底。fi希望每个个体都能以自己最开心的状态而活,只是这个“最开心的状态”是从自身出发的。而类型学对fi来说就是一个补充他人视角的指南:不同人格要以什么状态生活才是最开心的、心理最健康的。
fe也是有类似的保护意愿的,不同点在于,fe反而注意不到自身的情感,更关注外界他人的情感。在意“外界评价”、“和谐氛围”都是因为这些是衡量他人感受的依据:外界评价高,说明自己有照顾到他人感受,氛围和谐,说明大家都是开心的。本质上就是喜欢看到大家是开心的,而且这份开心最好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但是这种能力用歪的话,就舍本逐末了,本应该是照顾他人感受,却变成刻意营造个人形象以换取人心,如果目的不纯,就会利用这些人心去干坏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