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得到更加通透的照片,涉及到选择适当的拍摄时机、恰当的拍摄手段、适度的后期手段等等。本专栏试图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把照片拍得更通透”。
照片风格的设置属于摄手段的选择项目之一,不少人在这方面的重视不够,往往会造成照片风格与内容的记录、主体的表达不协调,或是浓妆艳抹,或是平淡无奇,或是细节刻画不够,等等。
本章节内容重点介绍,拍摄时相机中关于“照片风格”选择、设置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提及一种比较“讨巧”的设置方法。
照片风格,是在其他拍摄条件同等、拍摄参数相同的前提下显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或是亮丽,或是清新,或是浓艳,或是淡雅。
一般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是jpg,即jpeg格式;而专业级的相机除了能拍出jpeg的格式外,还支持raw格式的输出。
RAW格式的全称是RAW Image Format ,原意是“未经加工”;JPEG格式则是另外一种图像格式,简称为JPG,全称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JPEG标准的产物,同时也是可以把图像文件压缩到最小的格式。JPEG格式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后缀名为.jpg或.jpeg。
简单的理解就是,前者RAW格式输出的是原始数据,后者JPG输出的是相机内经过处理的数据;而所谓相机内处理,就是像我们平常将照片运用PS等手段先期进行处理相类似,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选择的是JPG格式输出,就是不知不觉中对图片已经进行过如白平衡、照片风格等等项目进行过机内处理后写入存储卡;而选择RAW格式,就是不经过相机的任何处理直接写入了存储卡;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选择是JPG格式存储和输出。
根据相机的不同,有的可以设置成RAW和JPG的同时输出,有的则是只有一种JPG格式的输出。
在大多数相机的照片风格选项中,一般有自动、标准、人像、风光、精细等等七八种甚至更多,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常常选择的是“自动”、“人像”和“风光”。各种不同风格的含义可以望文生义、不言自明,我们可以根据当前拍摄的对象和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选择。
涉及到照片风格设置和调整的要点有二。一是很多人不知道需要对照片风格及时做出调整;二是一旦做出了选择,并没有按照场景的变化、拍摄对象的变化及时进行再调整,总是“一种风格”拍到底。结果是,该清新的变成浓艳,该浓艳的变成淡雅,给出的画面让人感觉非常不自然、不舒服。
比如,拍摄风光时选择了人像风格,结果是红的不够红绿的不够鲜;拍摄人像时选择了风光风格,结果是人物的形象出现了“大红大紫”的“浓妆”,几乎都是“村姑”的形象;拍摄产品照时误用了风光风格,那结果一定是“牛头马面”、画面怪异……其他的错误选择,结果可想而知。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拍摄人物的时候选人像风格,拍摄风景人像时以人物为主而选择人像风格;拍摄纯风光时选择风光风格,拍摄花卉时选择风光(或花卉)风格;拍摄产品照时选择精细风格,等等;其他的类推。
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难。一是有时候根本就拿不准应该选择什么风格;二是大多数时候根本就记不住或来不及做出照片风格的切换。
回到正题,有什么方法是选择、设置照片风格时最为“讨巧”的呢?有,那就是——
除非特别、特别的情形,一律选择人像风格
。
理由和好处有二:
1、一次选择普遍适用。人像风格输出图片的特点是清晰、细腻和自然。时下关于拍摄人像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小清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选择了人像风格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否则一定是浓艳过度,或者是岁月的刻痕被夸大,或者人物脸本来的“噪点”被放大。时下很多人喜欢运用“美容”、“磨皮”等等手段来拍摄,就是充分反映了人像拍摄时成像清新淡雅的实用性。
2、如有不适能够补救。现在绝大多数的图片都不是所谓“直出”的,总是需要一定的后期处理加工,力求达到真实、自然和美化的效果。
在拍摄实践中,假如我们“误”用了人像风格来拍摄风光或花卉,如果认为风光或花卉不够艳丽,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后期手段加大色彩饱和度来实现,甚至于还可以针对某一种特定的颜色来提升和加强。
假如我们“误”用人像风格拍摄了产品,我们也可以借助后期,运用加大对比度、增大锐度等手段加以调整,以实现产品照的精细和颜色的逼真。
但是,反过来则不行。如果“误”用风光风格或精细风格拍摄了人像或产品,想用后期手段调回“清新”、“淡雅”或“自然”、“精细”的风格,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可逆”的过程理论上可以做到,但实践上很难。
说到这里,很自然地会有一种想法会被提出。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所有的拍摄中都选择RAW格式而直接摒弃JPG格式呢?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们一起思考。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inVbmUi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